让“比较”思想在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2021-12-16 16:30卞爱晖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容积长方形盒子

卞爱晖

比较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类似事物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对比、观察、归纳,找出事物间的异同,降低知识的难度,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促进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比较的意识,养成对比学习的习惯,赋予数学课堂独特的意义。

一、运用比较,促进概念内化

小学数学知识多为基础性的概念性问题,概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石,是构建学生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数量众多的概念,对于抽象性概念的教学,教师可运用对比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实现概念知识的内化,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容积》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假如有两个体积相同的盒子,他们的容积是否相同?学生意见不能统一。这时教师可向学生出示两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和木盒:怎样判断这两个盒子的体积是否相同?学生依据所学知识给出答案:从盒子外侧分别对两个盒子的长、宽和高进行测量,然后再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要强调从外侧对盒子进行测量?”学生依据体积概念给出答案:“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所以需要从外侧测量。”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体积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说容积必然相等?”学生稍作思考后提出:“盒子的容积是盒子的内部空间大小,与盒子壁的厚度有关。”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对盒子内壁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容积大小。

案例中,教师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对不同材质的两个盒子容积进行对比,通过不断的引导、提问,让学生自主发现了概念的本质,实现了学生对容积概念的内化。

二、运用比较,明晰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利用知识的相似性,运用比较思想,让学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养成学生有效思考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为了防止学生将之前学过的“倍”与“倍数”相混淆,教师可安排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知识内容。学生列式计算很快得出20÷10=2,由此,学生回忆起了“倍”的定义,即一个数量关系。接着,教师让学生对“倍数”的概念进行回忆:倍数可以将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如30可以被3整除,因此30是3的倍数。就这样,学生通过两个概念的比较,加深了“倍”与“倍数”的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举例,如数字20是数字5的倍数,因为算式20÷5=4。还有的同学通过思考,找出了有关“倍”的例子,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巩固。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对比的实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对比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概念,明晰了课堂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效率。

三、运用比较,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思维成长的階段,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思维展现出来,自主解答课堂上的问题。然后,教师在利用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性,让学生对思考过程及方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教师可设置相关题目让学生练习:1.3+1.3+0.7=;1.3+3.9-1.3=;3.2-2.8+1.8=;2.8+3.6-3.6=。学生按照之前所学知识展开思考,不一会儿就给出结果。这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做题思路用语言阐述出来。一位学生说:“第一题的结果应该是3.3,按照数字的顺序相加即可。”另一位学生提出质疑:“我的结果和他是一样的,但计算方法略有不同,我先将1.3和0.7相加等于2,然后再加上一个1.3。”教师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学生发现,第二位同学在计算时先将两个数凑成整数,然后去加另外一个数字,这样计算会更加简便快捷。在接下来的题目计算时,学生的计算又快又准。

案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思维过程,并在对比中抓住思维的亮点,使学生找出了更好的方法进行计算,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运用比较,深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联系,运用比较方法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找出知识间的异同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按照常规思维进行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怪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比较。首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等纸片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对图形进行比较。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发现这些纸片中的图形边的条数是不同的,有3条边的三角形,4条边的长方形,5条边的五边形,而且长方形有不同于其他图形的角数——4个。于是学生给出结论:长方形有4条边及4个角。教师进一步提问:“是不是只要满足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就是长方形?”学生陷入争论中……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不规则四边形的图片,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不规则图形和长方形的边数和角数是相同的,但长方形4个角的度数都为90度。因此,学生再次得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性。

通过比较,学生深刻认识到长方形的特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且在比较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五、运用比较,提高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实质性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性模仿,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因此,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要适当地变换题目类型,充分运用比较思想,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在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应用题目进行比较:1.五年级一班在“迎六一”准备活动中分三组完成纸花制作。一组16位同学,制作256朵花;二组14位同学,制作210朵花;三组15位同学,制作255朵花。请问全班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朵?2.五年级一班在“迎六一”准备活动分三组完成纸花。一组16位同学,每人制作16朵;二组14位同学,每人制作15朵;三组15位同学,每人制作17朵。请问平均每组制作多少朵?学生比较题目的相似之处,找出易混之处,解题过程更为高效。

案例中,通过相似题目的对比,使学生打开了解题思维,从易错点下手,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的多角度性,促进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生解题的正确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思想,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有效理解,活跃学生解题思维,实现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使数学课堂呈现别样光彩。

猜你喜欢
容积长方形盒子
容积和容积单位(部级优课)
挖一个圆锥
称盒子
小长方形找朋友
巧求容积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爷爷的输液瓶
寻找神秘盒子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