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学科特质提高小学生自控能力

2021-12-16 01:00蔡进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生数学

蔡进国

【摘要】自控能力是學生保证学习质效的基本品质,也是其人生成长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教学还是从素养培养上讲,提高学生自控能力都应被教师重视并有效落实。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以他控替代自控、以灌输替代建构等。针对这些,笔者建议利用数学学科特质,通过体验自悟、兴趣培养、树立模范等策略来提高小学生自控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自控能力;德育渗透;数学

自控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独立克服各种负面情感、观念(如疲倦、抵触、恐惧、厌烦等)而保持积极、自律行为的品质和能力。自控能力既是保证学习质效的基本品质(如课堂上专心学习),又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本素养(如,在独自空间中能保持正确的行为。即,“慎独”)。无论是基于学科教学质效的需要,还是基于对学生素养培养的需求,教师都应重视并有效落实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学生,因其还没有完全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其学习观、发展观还处于构建期,缺少信仰、理想支撑,自控能力更弱一些。对小学生进行自控能力培养,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发展意义。下面,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视角对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自控力培养的问题

1.以他控替代自控

小学生有个“优点”,就是比较“听话”。因为还没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低,对师长有着天然的依赖、服从和畏惧感——这很容易将教师带入一个误区:当提出要求后,学生会不打折扣地执行。如,“不许说话”“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大多学生都能在要求和监督下完成“指令”。教师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学生具有了较好的自控能力。而其实,学生只是在被动服从而已,自我控制并没有认同,也没有内化为品质。当师长没提要求或监管缺位时(缺少他控),学生就会自我放纵。

2.以灌输替代建构

新课改已推行二十年,革除应试教育弊端,避免灌输教育已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和较坚决执行——但这通常是在学科教学中。而因除思政教师、班主任等之外的教师渗透德育的能力普遍不高且缺少研究。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控能力培养时,往往缺少方略,直接向学生提出要求(与上一条以他控现象替代自控成果相对应)和灌输理念(如,“只有自律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教师在和不在一个样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人才”等)——这种理念的直接灌输,小学生既不愿意听,又领会不了,基本没有作用。

二、借数学特质提高小学生自控能力

1.体验性习惯养成

自控能力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才能内化并养成。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偏向于感性——即擅长通过观察、体验等途径完成学习,而不擅长抽象推理。抓住这个特点,教师可利用数学学科严谨的特质,通过“磨性子”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体验为路径来养成自控习惯。比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知识任务是引导学生会读数、掌握数量进位关系——而笔者增加了一个训练任务,给学生一大碗黄豆,让他们去一个一个数,并将黄豆分为十个一组、百个一堆。数完后,又要求学生复检一遍。这种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更主要是“磨性子”效果非常好,使学生在过程中逐渐清除浮躁心理,耐心越来越好——在“大数的认识”“克与千克”等教学中,笔者都采用了类似训练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自控能力。

2.由好之而到乐之

自控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意识观念。也就是,当学生认为需要自控时,他才会坚定去做——而对小学生而言,显然要求他们像战士一样形成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很难,因而需要从另一个途径来完成其意识的建立。即,“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学习有趣、好玩、有价值时,就会表现为积极乐学,而积极乐学在行为上就是高度的自律。这一点,也可以利用数学的特质来实现。数学被称为“思维体操”,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那么体育的体操和数学的“体操”有什么共性呢?“体操”具有活跃性、开放性、创造性、过程性和竞争性,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高度匹配。因此,利用数学“思维体操”的特质,可以培养学生乐学心理。比如,组织数学游戏比赛、一题多解、解决生活问题实践活动等,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有趣,激发其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的意识,从而使之表现为学习的自律和自觉。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笔者给学生安排解决问题任务,“一座房子两面外墙的夹角,或太阳光线与地面的角度测量,角尺无法置放,那怎样才能完成测量呢?”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其去独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后可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样的活动可使学生更自觉主动去训练自己、发展学业,从而表现为行为上的自觉自控。

3.利用成功者为范

小学生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成长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师长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同学怎样学,他们就怎样学,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征,与数学史结合起来,为学生树立成功者典范形象,建立模仿对象,也可很好地提高学生自控能力。这可通过向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科学家努力求学、严谨工作的故事来完成引导。如,“祖冲之为了测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不仅用了巧妙算法,而且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仅开方运算就进行了50多次”。当然,利用现代手段,可以取得更好引导效果——如,从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截取“邓稼先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复杂的数据,连吃饭都是一边算一边吃,为验算一个数值,需要重复上万次计算……最终使我国独立自主地完成了原子弹、反弹研发”镜头,经过剪辑后播放给学生看。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通过对这些模范人物的模仿建立坚毅的学习品质,形成良好自控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既是为了保证其学习质效,又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自控能力进行培养,需要避免将他控效果视为自控成果的错误判断,还需在方法上规避硬性灌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及数学学科的特质,可通过体验性训练、培养学习兴趣及树立成功者典范等方法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参考文献:

[1]严艳.浅谈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 2018(4).

[2]高秋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J].读书文摘, 2016(6).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