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烁 扶后权
“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办名教育”,在桂东县,大力促进村级学校发展的种种举措,被人们誉之为“桂东经验”。从校舍面貌的“旧貌换新颜”到现代化教育信息手段的运用,再到师资队伍的优先保障,它们一齐见证着桂东村小的改变。
全面推进学校建设
龙溪小学是新坊乡的一所村小,11月5日记者到该校,校门口金碧辉煌的“龙溪苗圃希望小学”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绚烂夺目。走进校园,阅览室、语音教室、多媒体电脑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过去,我们学校没有餐厅,吃饭时只能把桌椅拼到一起,孩子们的座位移来移去,特别是个子矮小的学生,搬起桌椅来十分困难,我们做老师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提起过去,学校教师方家贵坦言。
近年来,随着桂东县小规模学校建设不断推进,学校成了村子里最好的建筑。二年级学生郭慧英笑着说:“学校特别漂亮,而且每天提供免费的面包和牛奶,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真开心!”
桂东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桂东县教育局实行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让村小的模样“大变脸”。2019年该县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着重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共22所,总投入11456万元,其中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9786万元,新建校舍30224平方米,购置设备1670万元,保证了学生1人1桌1椅(凳)1床,保障了音体美设施设备、教學仪器、图书、安防设施等按标准配备到位。
信息化教育面向未来
11月5日,记者走进清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地小学,这所湘赣边界的学校,通过普及教育信息化重获新生。
四年级教室里,桂东县城沤江一完小的音乐老师郭杰雄正通过“同步课堂”将课程通过网络输送到里地小学。即使是隔着屏幕,两个学校的学生却成了“同学”。自从桂东县实现“同步课堂”后,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不再是梦想。
教育信息化也促使不少学生回流就读。学生刘诘的妈妈近几年在广东做生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她萌发了把孩子接到广东读书的念头。
今年春天,刘诘母亲回家过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孩子们还在上美术课,“同步课堂”深深地吸引了站在教室外的她,学生们分工合作,积极讨论问题,气氛很是活跃,孩子的美术课堂和城里的班级没什么两样。思索再三后,她果断决定让儿子在镇上上学。
“今年期末考试,他每门成绩都是95分以上。在这里上学,很安心。”刘诘母亲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桂东县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校园网络覆盖率和优质资源覆盖率均达100%。除此之外,桂东县还打造了“乡村梦想教室”项目,采取“互联网+”的思维,建设集自由阅览、手工绘画、舞蹈音乐、远程互动教学、集体活动等为一体的梦想空间,同时伴有“亲情视频”、网上查阅资料等多功能体系,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教师队伍拔节生长
一直以来,桂东县在教师配备、业务能力交流、教师待遇等均是向农村学校倾斜,特别是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以进一步促进均衡发展。
在寨前中心小学,记者发现,这所学校现有一所中心校和五所村小、教学点。为此,桂东县统筹师资力量,按师生比1:19的标准配足58名教师。而为了保证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不断提高,今年该县下乡支教、小规模学校之间交流轮岗109人,确保了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优化。
为改变村小的教育现状,桂东县除了在教师年龄结构方面做出调整外,还在提高教师待遇上下功夫。历年来,桂东县委、县政府均将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工资待遇同步考虑,一直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平均工资待遇高于本地公务员。从2011年起,先后为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60元至500元不等的山区和交通津贴、300元或500元的人才津贴、200元至500元不等的乡镇补贴,将教师年终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村级学校教师的待遇,全县村小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郭妍是桂东县青山乡中心小学教师,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财政工资和年终绩效工资之外,我每月至少还有人才津贴300元、交通补贴500元、乡镇工作津贴200元,一年要比城区学校老师至少多1.2万元。”她坦言,这笔钱让她的生活日渐宽裕,也更有留在乡村教书的决心。
郭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桂东县在师资建设下猛下功夫,建立起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有效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