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形势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16 18:31吕志华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疆域历代都城

历史地图是专题地图的一种,它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根据反映历史要素的不同,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可以分为疆域形势图、战争形势图,农作物及手工业分布图、河流水利图、建筑工程图与对外交往(路线)图等。每一种地图都各有特色,教师的分析思路也应各有侧重。笔者选取高中历史教材中最为常见的疆域形势图探究如何利用历史地图开展教学。

根据反映历史内容的不同,疆域形勢图可以分为疆域图、政区图、形势图、民族分布图和对峙图等。通过这类历史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的疆域轮廓、政治形势、行政区划以及少数民族分布的位置、范围等情况。对多幅历代疆域形势图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可以明晰中国政治文明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以及边疆的政策演变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梳理单幅疆域形势图或者综合对比多幅疆域形势图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地图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地图背后的历史状况,进而加深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搜集整理中国历代疆域形势图,大致梳理中国历代疆域形势的变迁历程,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明确疆域形势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综合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疆域形势图,让学生定位历史时空、提取历史信息。

单幅的疆域形势图呈现的是相对静态的、某一具体时空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状况。而纵向比较多个历史时期的多幅疆域形势图,则可以反映较长历史时期内一国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和外交等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这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主线。教师

在对单幅疆域形势图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比较中国历代疆域形势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各时期在空间疆域上的变化历程和规律,弄清我国历史上的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起源、建立、巩固与发展的总趋势及总特点。梳理和分析中央对地方和边疆管理政策的变化过程,学生可以在空间具象上感知我国政治领域地方权力日益向中央集中,中央集权制度日渐强化的整体特点。

另外,教师在分析和解读疆域形势图时,还需注重对隐性信息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山川地理形势,通过对中央、地方和边疆地区的区划、形势政策的梳理和分析,着重探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社会(重心)格局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治理传统的认识。以中国历代都城变迁为例,我国历代确立都城都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几方面进行考量: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统治者会尽可能选择位于国家地理中心(如洛阳、南京等)或有利于统内慑外的位置(如北京、西安等),便于对全国各地实行有效的统治。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都城会选择自然条件优良、粮食充足、交通便利之地,即平原或河流附近,便于大型都城的修建或转天下之利于都城,如隋朝和元朝修建大运河即是为了交通便利。基于军事方面的考量,都城往往需要有险可据,否则就会修建坚固的城墙来防御外敌。另外,统治者选择都城时也会考虑都城是否便于维护与重点边疆地区之间的关系,如长安之于洛阳更接近西域,北京之于南京更接近北方边疆,偏于进取的王朝如西汉、隋唐、金元明清等会更多选择此类地区作为都城。

总的来说,疆域形势图承载着鲜明时空特点的史实信息,能使抽象的、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立体和生动。教师运用疆域形势图进行专题教学,能够透过图文背后的时空坐标,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线索沿革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探察历史事件背后的延续、变化与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在具体时空框架下获取与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进而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

(吕志华,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太原030024)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疆域历代都城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唇亡齿寒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探究宋初西南边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疆域”图像系统导学策略(人教版)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