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炳塔

2021-12-16 11:16莫少银许建康
炎黄地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琼州海峡塔身七星

莫少银 许建康

风水塔作为古代的高层建筑物,在海南城乡普遍存在。它既是江河水口及海上航行船只的标记,又是城镇的象征,同时也是思乡之托物。风水塔一般多建于城镇庙宇旁边或同一路段相近处,部分塔除了有祈福、调整风水之外还带有引航和导向功能,因此建塔选址除了以上位置还会选择在城镇郊外的制高点及江河入海口处。人们借助风水塔高大的形制,来驱邪扶正或祈祷本地人才蔚起,科举多中。建塔调整风水以求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兼具驱邪镇妖。同时,为航海和渔业生产服务。琼州文昌斗柄塔是首创,也是全国仅有的。

扼守琼州海峡门户

斗柄塔,位于海南岛的最北端著名的“海南角”,文昌北部海滨铺前镇东北海边七星岭上。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七星岭》中记载:“七星岭在文昌县,近海岸,其势如连珠”。东近南海七洲洋,西傍铺前港,北眺琼州海峡,三面临海。主峰海拔117.4米,十余座大小山峰分布在主峰周围,其中有七峰独高临海耸立逶迤北去遥对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七峰呈连缀如星的形状布列,犹如北斗七星,因此这七座山峰被称为“七星岭”,被《琼州风水志》列为海南八大状元宝地之首。自古以来商旅渔船在海上往返航行,因无航向标志,时常有海难发生,因此,也常常会被认为是妖怪在作祟。

七星岭旁便是木兰湾,湾前有近30平方公里的开阔海岸线,离木兰湾3公里距离的是木兰头,在木兰头的最北端有一处向海突出的尖角陆地,尖角陆地的海水流速比周边要快许多,加上天然形成的暗礁众多,导致此处水文情况复杂,被称为排在世界前三的“急水门”。在斗炳塔没有建成之前,该地没有明显的水路导航标志,从外地航行至此的船只,因不熟悉这片海域,一旦误入定然是有来无回常常遇险。因此,这里就被海上航行的商贾舟船和当地渔民称为“鬼门关”“鬼叫门”。明万历《琼州府志·卷三山川·石栏港》中记载:“石栏港,一名北岭滩限头,县北一百二十里北岭东山下,乱石生出海洋中,拦障海水,中开三门,商贾舟过最为险要,俗称鬼叫门,今航海者过此,每加提防。”第一次称此“险滩”为“急水门”是清咸丰《文昌县志·海防》中,民国版《文昌县志·海防》也沿用了清咸丰《文昌县志》“急水门”这一名称,后来老百姓也习惯称之为“急水门”。急水门是由于岩石海岸的特点造就了海底的坡度比较陡,近海海水较深,加上海水下又有礁石错落,形成了好似“瀑布”的奇观,这股海流相互增强加速,形成一股非常湍急的海流并偶伴有旋涡,导致过往船只容易失控触礁沉没遇难。

明代琼籍官员礼部尚书王弘诲致仕归隐返回故乡之后,深知七星岭地理位置对海峡航路上航行往返船只的重要性。于是带头捐资,邀众乡亲们捐款,并上奏朝廷拨款支持在七星岭上兴建斗柄塔。该塔建成后,即成为往返七洲洋的商贾船只及当地渔民明确的航向标志。根据文昌铺的老渔民介绍,斗柄塔上以前都有明灯指引,渔民出海和过往商船航行都是靠着斗柄塔来辨认航向。斗炳塔建成后,该海域遇难的船只越来越少,也不再有遇难的木船被海浪推向岸边,在海湾里日渐腐烂,而后“木烂湾”逐渐改成了谐音“木兰湾”。

塔名來源与建造年代

斗炳塔是明代在海南建造的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代表性风水塔。该塔取名源自中国古代被想象成舀酒的酒斗的北斗七星,七星各有名称,斗身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炳塔的位置对应在北斗星阵中斗柄三星,故而得名。在道教文化中,崇奉北斗七星为七位星君进行祭祀供养。斗炳塔的命名也反映了海南人民对道教的崇拜,以及祈求美好的精神寄托。

从斗炳塔塔门的石匾上款“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得知该塔的建造年代为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据康熙《文昌县志·卷一山川·七星岭》记载:“七星岭,县北一百二十里。七峰如斗,明天启时定安乡绅王弘诲建塔其上。”又《卷二建置志·七星神坛》“明洪武三年,厘革淫祠。县令周观以山神能御灾患,特请春、秋祀之。按:今春、秋官祭开销、丁祭银两。上有塔名曰“斗柄”。相传定绅王弘诲建。今山神庙圮,春、秋皆望塔而祭”。清咸丰《文昌县志·山川·七星岭》记载:“七星岭,在县治北百四十里,北濒海。高五百丈。大小十余峰。有七峰独高,连缀如星列,因名。明天启时,定安王弘海建塔于第一峰,榜曰‘斗柄。”

王弘诲告老辞官重返家乡后,了解到横亘于海南岛与内陆之间的琼州海峡,在航运落后的时代过往船只时有翻船事故发生,每次跨越琼州海峡犹如一回生死炼狱。为此王弘晦就以航海安全和镇妖为由,极力邀众乡亲捐资,并游说官府重视筹建和上书朝廷给予拨款资助,在临近海边的文昌七星岭主峰上建造风水塔。在《王弘诲年鉴》中详细记载了王弘诲到文昌铺前带头捐资并力倡在七星岭建造斗柄塔用以引航。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带头捐资并动员士民为筹建七星岭斗柄塔捐资。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带头捐资并游说官府重视筹建七星岭斗柄塔。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上书朝廷请予资助七星岭斗柄塔建设。九月十五日,寿终里第。临终嘱咐划出若干田地用作尚友书院学田,继续支持建好斗柄塔。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王弘诲殁后第九年。共7层、高约20米的文昌七星岭斗柄塔终于建成,为当地出海引航发挥了极大作用。

古塔结构与塔身匾额

斗炳塔为一座空筒楼阁式密檐七层八角形砖塔,占地面积约95平方米。塔基为八角形,高度0.5米,直径13.7米,用石条砌筑而成,塔基围44.8米。塔身共分七层,自首层往上逐渐收缩递减,塔刹葫芦形宝顶已遭到毁坏,但覆盆却得以保存,通高21米,厚度3.55米。用青灰色条砖砌筑而成与棱角牙子砖相叠涩出檐,在外观上形成密檐式砖塔,造型古朴别致。首层至第六层砖砌出檐,首层出檐0.7米,向上逐层收缩。

塔身首层直径11.4米,正面朝西,塔身内中间呈空筒形,置一拱劵形门洞,门宽1.1米,高2.3米。门额镶嵌长方形石匾刻有正书“斗柄塔”三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同治十三年孟夏重修”。塔身设拱形小墙洞用来通风采光,塔身后天卦向为坐艮向坤。坤向底层开大门通外,第三和第五层开小拱门通外,巽向第二、第四和第六层开小拱门通外,坎向第三层开窗户通外,艮向第二层开窗户通外。塔身顶层第七层直径急速收缩,高度减低,顶部不出檐,变成了梯形状八角台堆,作为顶部建造塔刹的过渡结构。塔内一侧设有梯口,内设104级螺旋阶梯,沿台阶盘旋而上,可登临至塔顶眺望。梯口宽0.85米,高1.8米。

沿塔内螺旋式阶梯可登顶层,登高远眺,琼州大地,尽收眼底。只见南溟浩瀚,中有奇甸数千里,七星岭之斗炳塔,实为独占鳌头,画龙点睛。扼守琼州府东北大门,更为琼州海峡往来的商旅舟师,指引导航。建成四百年来,历经风雨,巍然而立,护佑一方生民。使急水门不再成为航路畏途,木烂湾也变成了恬静诗意的木兰湾。现代化的木兰头灯塔,承继和发展了斗炳塔的指引导航功能。

文昌七星岭位于海南岛的东北端,北面向琼州海峡,东边临南海,地处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交通要冲上。斗柄塔巍峨耸立在七星岭主峰上,恰好为当地渔民出海捕捞作业及过住的商贾船舶的航行,提供了一个明显的地理标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航海灯塔作用。守望和保卫着过往船只和渔民生产的安全。

每一座古塔的建造,都有它的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建造原因。古塔本身古朴典雅,集合了中国的建筑、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最佳体现,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交加辉映。琼州古塔功能各异、形制缤纷,历经岁月的洗礼,尽显沧桑,是历史文化的特殊载体。解读琼州古塔,其意义在于了解古时对海南岛的开荒进程,对促进海南未来的文化发展极其重要。琼州古塔的存在,为海岛增添了文化色彩,不仅成为了海南古建筑史上宝贵财富,同时也是考证海南历史人文、地方民俗的重要物证。

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琼州海峡塔身七星
七星瓢虫
透视:雪糕叠叠乐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在海口揭牌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琼州海峡办事处下月将挂牌成立
琼州海峡春运圆满收官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