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修建
好友的母亲,多年生活在乡下,是个地道的农妇,只读过小学四年级。75岁那年,她竟在众人的惊讶中,开始了文学创作。当然,她的第一篇文章写得并不算好,但儿女们一致夸赞她写的故事新奇,说她朴素的文字里有泥土馨香的味道。受到家人的鼓励,她写作的热情更高了,每天一忙完家务,她便坐到桌前,摊开稿纸,像个认真的小学生,把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她写的每篇文章,在大学中文系教写作的儿子都仔细地读了,他觉得母亲浑然去雕琢的写作自然、从容、别致,便悄悄选了两篇投寄给一家报刊。编辑欣赏她风格独具的文字,很快就发表了出来。这给了她很大鼓舞,写作热情也更加高涨,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两年多时间,她陆续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引起了一位出版社编辑的注意,准备帮她出版一本专集。不少乡邻读过她的文章,都夸她写出了大家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藏在时光深处的那些美好;更羡慕她因为写作,将老年生活的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好友:“寫作这件事,让母亲的精神状态变得特别好,平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还用稿费买了一些书送给乡里的小学,鼓励孩子们多读书。”
去早市的路上,碰见邻居高大娘,她左手拎着一袋糯米,右手拎着棕叶和蜜枣。已经92岁高龄的老人,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儿媳妇刚从海南回来,特别想吃她的手包粽子。我惊讶:“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亲手包粽子啊?”“自己包的粽子好吃。”高大娘一脸的自豪。
老伴去世快10年的高大娘,一直不肯与儿女同住,尽管她的5个儿女都非常孝顺,家境都不错,住房也都相当宽敞。她说,一个人过日子自在,她的退休工资足够用,趁现在手脚还利落,不想被儿女照顾。如果处处被照顾着,她会觉得自己成了没用的人。她年轻时爱打扮,也不喜欢做家务,没想到过了70岁时竟爱上了柴米油盐,每顿饭都认真琢磨,从不随便对付。
我欣赏过她养的那些花草:绿萝、水仙、多肉、发财树……还有一盆硕大的昙花,她说每年都要开好几次,还给我展示了保存在手机里花朵盛开的照片。她骄傲地告诉我,小孙女教会了她微信聊天后,她每天都跟孩子们视频通话;周末做了好吃的,经常叫儿孙们过来,其乐融融一起聚餐。
疫情期间进出小区时,她娴熟地使用手机注册和扫描健康码,还像年轻人一样轻松地网上购物。我夸赞她紧跟时代的步伐,一点儿也没落伍。她开心地笑说:“老了老了,好奇心倒更重了,感觉要学的东西挺多的,每学会一样,就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不少。”
起初,同事小李还担心在农村生活了70年的父亲进城后难以融入都市生活,没想到一向热心的父亲,住进小区没多久就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业主。好多居民都喜欢上了他,物业领导也很尊重这个新来的“名人”。
其实,小李的父亲做的多是寻常小事:他找来工具,将小区花坛里的荒草清理干净,栽种上了各种花;还自己动手,将车辆压坏的铺路板重新铺好;用邻居装修淘汰的废料填补甬道上的坑洼,再用锤子慢慢地砸实……使得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看到单元门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广告,他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撕掉。他说在农村里遇见过很多老年人,时常被这些小广告蒙骗,他不能坐视不管。女儿说:“骗子那么多,你也撕不完啊!”他一脸认真道:“撕掉一张少一张,多做一件是一件。”
那天,小李下班回家,看到父亲翻箱倒柜,想要给南方遭受水灾的乡亲们捐赠衣服。小李大力支持,立即帮他找出一些衣服,其中有两件买回来还没上过身,因尺码不合适一直在衣柜里“沉睡”。父亲边夸女儿有爱心,边教诲她以后要学会节俭,不要大手大脚。女儿逗他:“当初不多买一些,你现在怎么能有这么多可捐赠的衣服呢?”父亲立刻反驳:“你可以节省一些钱直接捐过去,不是更好吗?”小李说,现在的老父亲,不仅让身边的人越来越感受到了他的爱意,也尽量让远方的陌生人也能够感受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一天天变老。那么,在变老的路上,也能够变得越来越好,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欣慰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