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方法探究

2021-12-16 01:50孟苏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刻画爷爷

孟苏

近年来,在中职类的考场上,作文要求基本是文体不限,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体在考场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记叙文或者写人叙事类散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记叙文和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创作都与人物描写密不可分,传神、细微的人物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神韵和性格特征,也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为文本增光添彩。

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有限,能写出文辞俱佳的作文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不少学生通篇都在枯燥叙事,对人物的处理仅仅是一笔带过,亮点甚少。

基于此,让学生在记叙文或者写人叙事类散文中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除了在平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外,教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这是提升学生作文分数的金钥匙。所以如何把人物形象与文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绘其形貌,关注眼手

人物描写最常见的方法有五种: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但老舍先生曾说过:“刻画人物,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倘若贪得形容的周到,而一切并无用处,便使读者失望。”所以如何取舍成了难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

原文:葡萄叶在朝阳的照射下泛着幽幽的光,田塍上布满深深浅浅的脚印,一阵风来,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爷爷正在一个葡萄架下忙碌。他高举着双臂,不停地劳作。只见他快速地翻动枝叶,阳光透过枝蔓斜射过来,爷爷的面孔有些斑驳。

修改稿:葡萄叶在朝阳的照射下泛着幽幽的光,田塍上布满深深浅浅的脚印,一阵风来,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爷爷正在一个葡萄架下忙碌。他高举着双臂,不停地劳作。那长满了老茧的双手啊,布满了错综交叉的沟沟壑壑和细碎的裂纹,但像葡萄藤一样苍劲有力。只见他快速地翻动枝叶,阳光透过枝蔓斜射过来,爷爷的面孔有些斑驳,但那双深邃的眼睛,是那样的坚定……

这是一篇学生的习作,从修改稿中不难发现该生增加了手、眼部分的描写,也正是这两处的描写刻画出了爷爷吃苦耐劳、坚定沉稳的性格特点。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要极俭省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所以他在《祝福》中共11次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不是只求神似,而是以形传神,由表及里,写出了人物的命运变迁,直达人物的灵魂深处。所以,平时在写作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一两个特点来刻画人物,除了眼睛的描写,手也是刻画的重点,因为通过手部的刻画,我们可以感知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等。

二、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人物动作的刻画能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體现人物的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和情感变化等,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完整、立体化。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原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修改稿中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展现了动作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无言大爱。至此,儿子对父亲的心结也悄然解开。所以,对于动作的描写一定要细致,要巧用动词,并写出动作的全过程,这样人物形象才能鲜明立体。于是,我让学生当堂修改习作,原稿和修改稿如下:

原文:清澈的小河边,爷爷深深弯下腰,把抓在手里的扁担扛在肩膀上,快速站直了身体,木桶便离开地面,桶内溅出的水花打湿了爷爷的裤角……

修改稿:芦花浅水边,爷爷左肩下压,右腿弯曲,然后快速直立,木桶便在扁担的作用下,离地、腾空、前后摆动,桶内溅出的水花打湿了爷爷的裤角……

三、截取画面,描摹剪影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果为了刻画人物而影响了整篇作品的美感便得不偿失了,这时描写静态画面不失为好办法。静态画面的描写可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为读者创造宁静祥和的氛围,而且富于画面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妙。例如:

村头,槐树依旧繁茂。祖父随意地躺在那把摇椅上,手里慢慢摇着一把蒲扇。喃喃地诉说着过去。祖母静静地坐在一边,耐心地剥着毛豆,脸上尽是慈祥的笑容。遥远的天际,挂着一抹灿烂的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得老长老长…

这篇习作截取了一个温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对垂暮老人的夕阳美景,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祖父母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平静与幸福,更能看出作者对老人的敬爱之情。画面虽然是静态的,却让我们倍感亲切,有一种和谐的美感,截取的画面如同一幅剪影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拍手称快,我想,最宁静祥和的画面也不过如此吧!

四、创设意境,烘云托月

烘云托月,原指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烘托所描绘的事物,此手法用于写作中,又叫衬托,主要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刻画,而是通过四周的人物、环境,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更有层次感。运用这种方法创作既可以增加画面美感,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内涵深邃、回味无穷的感觉。如:

1.远处磨豆腐呼噜的声响有如节奏鲜明的乡间小调,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甘醇的豆花香,卖油条的大叔赤裸着双臂,将乳白色的面团均匀拉长,骑车人骑着老式自行车发出吭吭的声音,外婆声声唤着我的乳名,声调拉得老长,呼唤里掺着炊烟好闻的味道。

2.氤氲的雾气弥漫着乡村宁静的田野,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空气中有微微的青草的香气。远处传来胡琴绵长、忧伤的曲调,潺潺的流水一路来到村口,外婆就站在桥头的那棵大榕树下,向远处张望,她一身青衣在我的记忆中站成了和榕树一样的颜色,永远苍翠葱茏。

这两段描写分别由周围的人物活动以及与人物相关联的环境来进行烘托,既有画面美,又烘托了气氛,而且从多角度进行描写,使人物变得立体,有层次,文辞俱佳,不失为佳作。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但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为己所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写作教学的路上我将继续摸索前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刻画爷爷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