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财商教育

2021-12-16 14:43罗克研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1年9期
关键词:财商金融教育

罗克研

财商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本意是“金融智商”(FQ:Financial Quotient)。财商反映的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有人把财商与智商、情商并知列为现代必备三大素质。

2000年之前,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理财这个概念,也没有太多的理财通道可以选择,特别是在80年代、90年代可能很多人都只會说把钱存在银行,有选择的可能把钱投进股市当中。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持续繁荣,国民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也催生了财商教育行业的起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2013年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在最高峰的时候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6%,这也开启了“全面理财的时代”。

时至如今,理财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必须做的一件事。

不断增长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与个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财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驱动力。

根据招商银行《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个人可投资规模已于2020年达到241万亿元,并预计将于2021年达268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

数据显示,31省份中,上海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0357元,位居全国第一名;北京、浙江则分别以38138元、30998元紧随其后;江苏、天津、广东、福建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均超过20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支出方面,上半年上海、北京、浙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同样位列前三名,分别达到23644元、21564元和17909元,均超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71元,可谓“能赚又能花”。

行业井喷下的财商教育

有些“变味儿”

2001年,中国首家财商教育机构成立。

2011年,首份《国人财商指数报告》发布,调查显示国人财商仅达到及格线,平均得分仅为60.1分,并表现出高态度、缺知识和低行动的特点。

2021年1月,《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仅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整个行业呈现出井喷的趋势。

截至今年7月,我国从事财商教育、财商培训、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数量为303家。而财商教育业内报告则表示,截至2020年,企业名、品牌或者产品及经验范围中包含“财商”的相关注册公司总计达6054家。

据亿欧发布的《2021年中国财商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显示,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财商教育行业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亿欧智库界定财商教育目前处于成长期的初期阶段:财商教育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市场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亿欧智库预估,2025年财商教育的覆盖人群将达4.3亿人、市场规模达到616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持续攀升,从 2015年的2.4亿人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5.3亿人,增长了2.2倍。2020年实现6亿的突破,增长至6.1亿人。

从央行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数据看,在全国1.86万份样本中,全国金融素养得分平均值为64.77,虽较2017年抽样调查的结果(63.71)有所提升,但仍刚刚迈过及格线。仅有39.13%的消费者认为自身金融水平比较好,而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不太好”或“一点也不好”的消费者共占比60.87%。在地域表现上,东部、中部、西部的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依然维持着从高到低的格局。从年龄来看,位于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金融素养得分最高,但仍未超过70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整体金融素养得分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当消费者对金融知识存在疑惑时,高达99%的受众选择寻找不同途径解决问题,表明了金融消费者对获取金融知识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驱动互联网理财的快速发展。相较传统理财,互联网理财交易门槛低、透明度高和交易便捷的优势凸显,成为能够触达更多人群的重要理财渠道。

2020年,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线理财,直播、短视频成为金融公司介绍产品、开展投教的新阵地。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6-11月支付宝平台上共有基金直播2509场。同时,根据“巨量算数”公开数据,抖音平台金融内容视频播放量和发布量较2019年实现翻倍增长。各金融机构通过品牌号和企业号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和开展直播,2020年1-12月金融行业企业号数量增幅达104.1%,开播数量增幅达698.8%。

不过从目前很多理财课程来看,有的财商教育平台偏离了财商教育的本意,变成致富秘诀的兜售。长此以往用户会偏激的以为财商教育就是教你赚钱致富,而忽略了财商教育对自身而言的深层意义。

今年3月19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单位制定的《理财在线培训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第一份财商教育行业规范正在推进中。

《规范》对财商教育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营销活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随着监管细则面世,财商教育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

少儿需要什么样的财商课

大多数家长会碰到孩子提出的类似的问题,比如:“这是我的零花钱,你为什么要管我买什么?”“我今天帮你们劳动,可以得到多少报酬?”“妈妈你有钱为什么不给我买?”等等。

提到财商启蒙,你会想到什么?教孩子区分“哪些地方需要钱”和“想要钱做什么”?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陪孩子练摊赚钱?给孩子压岁钱自由支配?或者高级一点,教孩子理财投资,认识钱的时间价值?

智商、情商、财商,是孩子教育的三大跑道,未来的竞争是三个跑道的综合成绩。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着力推进财商教育发展。

据《中国家庭财商培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财商教育起步晚,对儿童财商教育缺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16 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就提出,推动大中小学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随着“双减政策”这一教育新政的落地实施,教培市场迎来剧烈转型与科技挑战,一些机构的少儿财商课也纷纷上线。

关于财商教育开始的时间,一些少儿教育机构建议越早越好,最好在生活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越小的时候学,犯错成本越低。

业内人士表示,亲子财商教育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家长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和投资能力,同时还能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与完全面向成年人的财商课程相比,亲子财商有不同的场景与模式。在财商教育逐渐普及的当前阶段,亲子财商教育成为行业内新的机遇。

记者了解到,某些面向8到12岁的少儿财商课通常会有20到30节不等,其中里面涉及“货币”、“存储”、“消费”、“赚钱”、“借贷”以及“投资”等内容,对于8岁就接触这些内容的孩子来说,能否真正的学懂这些知识还是个未知数。

还有机构用数据的思维的形式引导孩子,掌握用钱、管钱、钱生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事实上,真正的财商教育,是关于财富观、人生观、幸福观的经济学教育,绝不止“谈钱”那么简单。除了教会孩子支配钱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未来获取财富的方法和思维。比如,有些家长会买一些针对性的绘本帮助孩子初步理解“钱”的概念。

就目前来讲,商业教育还没有成为儿童财商教育的核心主题 财商教育服务刚刚起步,教育的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不足,推出财商教育课程的素质教育机构数量不多,规模较小,而且课程体系多由机构自主研发,课程标准未统一建立,儿童财商培训老师的资格认证尚在摸索当中。可以说,青少年财商教育还是新兴的空白市场。

有意涉猎财商教育的素质教育机构,必须要基于专业教育服务成为儿童财商教育的核心环节,研发能够贯穿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财商教育课程和评价体系,实现教育效果的量化。

财商教育三大乱象

6月10日,北京市场监管局召开约谈会,主要事项涉及多家财商教育平台违规宣传舆情,包括微淼商学院、快财商学院、蓝鲸理财课等。早在今年4月份,央视新闻也详细曝光了一则理财课骗局:学员张女士在十倍学堂上用1元学理财,最后被骗近万元。

目前中国财商教育行业缺少相关规章制度的明确规范,教育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导致行业监管归属模糊。一方面,财商教育并不属于考证等职业教育范畴,并不直接受到教育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财商教育涉及金融服务,但证监会、银保监会目前主要监管对象为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财商教育尚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种种不规范,目前中国财商教育行业主要存在三个乱象:

(1)课程、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针对财商教育从业人员的资质并无明确规定,部分教师的专业资质存疑,课程质量难以保障。许多机构缺乏自主课程研发能力,部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存在模仿和抄袭的现象。

(2)金融服务不合规:部分并不持有金融牌照的财商教育机构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对金融产品的推荐、收取投资咨询费、甚至变相“代客理财”。根据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这些行为都属于“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

(3)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部分财商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免费或低价课引流,再以夸大学习效果、许诺高收益率等方式,诱导学员购买高价课。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微淼商学院、十倍学堂等知名度较高的理财培训机构时发现,上述机构的投诉量都在几百到上千条不等,其中微淼商学院的投诉量更是达到了1905条之多,其中与虚假宣传、诱骗报课、退费困难相关的内容占比将近50%。

近来,国家网信办会同5大财经主管部门开展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财商课”违规推销行为被点名。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将聚焦4类网上传播主体,重点打击8大违规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研究出台规范“财商教育”乱象的管理制度,对从事理财培训的从业人员提出明确的金融从业资质要求。对以“财商教育”为名进行坑蒙拐骗的机构,司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处置力度。

在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机构收费来给大家普及正确的理财观念无可厚非,消费者也愿意通过付款获取质量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财商教育。财商课程的学习,更多在于个人理财意识和财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然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优化。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明码标价的高质量财商课程以及课后服务,是更为纯粹的财商教育。沒有焦虑的刻意营造,也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套路。

近年来,从传销到庞氏骗局再到这两年的贵金属、融资租赁、P2P,无不凝聚着普通老百姓的血泪,一些为这些东西站台的所谓经济学家,最终也被钉在时代的“耻辱柱”上。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听谁的都不靠谱,一定要自己懂,才能不被那些眼花缭乱的骗局忽悠。

如果机构只想着“教育变生意”,消费者一味追求“暴富的密码”,双方错位匹配的需求,开始看似你情我愿,最终结果也只能是一地鸡毛。

猜你喜欢
财商金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财商教育在小学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