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语言艺术新论

2021-12-16 19:14李忠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脱险险境悬崖

李忠

(信阳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现代文学家莫顿·亨特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之一[1],叙述自小体质孱弱的小亨特随着伙伴攀崖,爬到中途,由于害怕而无法上下从而被困。亨特的父亲找到他之后,通过鼓励小亨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使他成功脱险。由于这篇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包含着将巨大的艰难险阻分割成一个个小困难、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思想,成为励志文学中受到人们广泛称赞的杰出作品。[2]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之所以能够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成为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之一,除了其中所蕴含的激人奋进的励志思想之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而娴熟的语言艺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因此,对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展示主题而运用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对人物性格的细致入微的刻画

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给人最深印象的语言特色之一,是对其中涉及的主人公小亨特以及小亨特父亲性格细致入微的刻画,将小亨特懦弱而不乏坚强,小亨特父亲耐心中透出的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1 对小亨特性格懦弱的刻画

小亨特懦弱的性格是他在文中陷入险境的根本原因,也是作者进行细致描写的重点之一。一开始,当小朋友都提出通过攀崖的刺激摆脱令人厌烦的夏日日常时,作者就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明确表示“我犹豫了”,然后又为自己“犹豫”找到了完美的借口,“妈妈的警告”,“我没有其他孩子强壮,不能冒险”。在来到悬崖边后,又指出“六十英尺高”,对“我”是“不可能”的。爬的过程中,我“浑身发抖”“满头大汗”,在陷入险境后,“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通过对小亨特攀登并不高的悬崖犹豫不前,胆战心惊,最后绝望悲伤的细节的传神的描写,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小亨特暑假经历中极致的危险,将小亨特懦弱的性格展露无遗。

1.2 对小亨特坚强性格的刻画

小亨特懦弱的性格成为其陷入险境的根本原因,但其懦弱性格中并不缺少的坚强则是其最终脱险的根本保证。在绝望中,爸爸给了懦弱的小亨特最大的精神支持,从而使小亨特性格中的坚强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得以完美体现。事实上,散文的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即为小亨特面对困难时不断前进的坚强性格的最好注释。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小亨特坚强的性格也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小亨特在爸爸的鼓励下,按照爸爸的指示,找到了第一个落脚点,接着“我照做了”,“再一次,我做到了”,于是,小亨特“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亨特不仅最终脱险,其坚强的性格也在读者面前变得生动起来。

1.3 对小亨特父亲循循善诱性格的刻画

小亨特从遇险到脱险的转折点,是小亨特父亲的出现。小亨特父亲对小亨特的耐心而充满关爱的引导,成为小亨特脱险的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通过对小亨特父亲耐心引导小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成功脱险过程的描写,将小亨特父亲循循善诱的性格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亨特父亲在见到小亨特陷入险境之后的第一句话是“现在,下来”,通过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小亨特感到下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与危险无关的正常事情。为了进一步缓解小亨特的恐惧,用“要吃饭了”这种再平常不过的理由平缓小亨特的情绪。在小亨特因为恐惧大哭表达自身的绝望时,则用“听我说”“看到了吗”等确定的语气让小亨特相信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危险,在小亨特终于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后,则通过“这就是你要做的”的简单但是确定性很强的语气,使小亨特产生继续走下去的自信,并最终完成了鼓励小亨特脱险的艰难任务。

2 对特定情境的夸张式描写

为了在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中突出小亨特遇到危险的艰难,以及小亨特最终脱险的不易,作者在对特定情境的描写中大量使用了夸张式的语言艺术,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亨特遭遇事情的心情以及当时的处境。

2.1 对悬崖危险的夸张式描写

如果说小亨特的懦弱是其陷入险境的内在原因的话,那么悬崖上存在的危险则是其陷入险境的外部环境。为了使人们对相应故事情节印象深刻,对悬崖的危险的铺垫必不可少。然而,由于故事情节中的悬崖事实上只有六十英尺高,按照正常的标准怎么也达不到危险的程度。因此,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懦弱的小亨特心目中的危险到底是什么样子,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悬崖的危险进行了大量的夸张式描写。首先,为了突出悬崖的险峻,小亨特第一眼看到那个悬崖,即在意识中认为其“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当他爬了一段回头望的时候,“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小亨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走回头路,则“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继续往上爬,“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通过这种夸张式的描写,将本来微不足道的六十英尺高的小山坡渲染成了小亨特心中的险峻之地,使读者对小亨特遭遇的险情产生亲历般的焦虑和绝望的感受。

2.2 对绝望和害怕的夸张式描写

为了充分凸显小亨特所遇险境的糟糕处境,从而指出小亨特面对的危险对于其自身来说生死攸关,作者着意对小亨特的绝望和害怕进行了夸张式的描写。这种夸张式描写从小亨特最初见到悬崖时即产生“严禁和不可能”的害怕情绪开始,接着在爬的过程中回头望,“我吓坏了”,掉下去会“摔个粉碎”,停下来的时候,“我感到阵阵晕眩”,“感觉天旋地转”,夜幕降临时,我“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无法思考”,即使听到爸爸的声音,也下意识地认为“他能做什么?”即使他能上来,“又能怎样?”在这样的绝望和害怕中,当爸爸以正常语气要求他下来时,小亨特忍不住大喊,“我会摔死!”“我不行!”“我做不到!”对小亨特绝望和害怕的夸张式描写,使读者能够从特有的孩童视角,对成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产生真正危险的感觉和毛骨悚然的焦虑感和无助感。

3 前后对比的修辞手法

3.1 陷入险境和脱险后心情的强烈对比

小亨特遇到险境之后所遭遇的不幸,主要表现在其面对险境时的焦虑、无助和绝望的心态,在读者与小亨特产生强烈的共鸣时,作者笔锋一转,小亨特的父亲出现,成功帮助小亨特摆脱了危险,此时小亨特轻松欢快的心情同之前的焦虑和绝望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这种陷入险境和脱险后心情的强烈对比,主要表现在文中的如下部分。一方面,对小亨特的焦虑、无助和绝望心态的描写。天色将晚,小伙伴们抛下小亨特独自一人,此时小亨特的心情是进退两难中的焦虑和绝望。因此,他向下看,“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由于“路程太远”所以“绝对下不去”,只会逐渐“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摔死”。他向上看,感觉“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因此“肯定上不去”。为了突出小亨特焦虑的极致,作者还进行了一个更加有意思的描写,小亨特听到有人“哭泣、呻吟”,仔细分辨下,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在这种极端的焦虑和绝望中,小亨特等来了夜色的降临,他的焦虑和绝望在进一步加深,即使他的父亲到来,小亨特也不认为自己能从绝望的焦虑中摆脱。因为,“他能做什么?”“又能怎样?”因此,小亨特在父亲催促他下来的时候,将绝望的情绪彻底释放了出来,“我大哭”,“我怒吼”,“我不行!”“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会摔死!”然而,正是在这种绝望和焦虑的最高潮,小亨特的懦弱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开始展现出他坚强的一面,在别无选择的无奈中,按照父亲的指引“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脱离了险境。另一方面,是小亨特摆脱险境后心情的愉快轻松。小亨特终于踏到悬崖的底部后,如释重负地“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长期的焦虑绝望与爸爸臂弯的安全感产生巨大对比,使小亨特“抽噎”,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幸福感。这一段描写虽然篇幅较短,也没有使用过多的渲染笔法,但却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小亨特心情的变化,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和轻松。

3.2 脱险过程中对危险态度的对比

作者将脱险过程中小亨特对危险的态度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体会到小亨特从经历危险到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危险的心路成长历程。一方面,在险境中,小亨特是绝望的。在进退两难时,小亨特向下望,看到的是无底的深渊,一不小心手一松就会掉下去摔死;向上看,更为糟糕,高不可攀。因此,小亨特对于危险的态度是消极和绝望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小伙伴们都回家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趴在悬崖上等待最终命运的降临,不敢想应当怎么样去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即使看到父亲到来,小亨特绝望的心态也没有稍减,而是通过“他能做什么?”“又能怎样?”这样的心理暗示,进一步强化自身对于危险的绝望心态。另一方面,正是在这种极致的心态绝望中,小亨特将自己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从而在“大哭”“怒吼”的情绪宣泄之后,最终将性格中坚强的一面显露出来,迈出了摆脱险境的第一步。从第一步开始,小亨特对危险的态度开始出现了转折,从犹豫不决下的小心翼翼,“慢慢地挪动”,“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开始逐渐以平常心态对待之前看来危险得根本就不可克服的归程,“照做了”、“做到了”、“一次一步”、“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正是在这种对待困难的心态下,小亨特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坚持,最终“迈出了最后一步”,顺利完成了脱险过程。小亨特对待困难的心态的转变,意味着他不仅摆脱了懦弱心态的影响,而且获得了受益一生的困境突围智慧。[4]

猜你喜欢
脱险险境悬崖
合川脱险
险境
不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感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悬崖
小鸡娃脱险
悬崖逃生记
可怕的绿怪蛙
险境求生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