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小学 游利耀
阅读是学生接受和认识新知识最主要的学习渠道,也是各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认知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教师加快教学观念转变,正视数学阅读教学价值,在优化数学阅读教学素材筛选整合的同时,布设丰富多彩、具有实效的数学阅读教学,有利于推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稳定发展。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素材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规律等知识内容,多是经过高度抽象和提炼后总结出来的,阅读文本自然不像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容易造成学生阅读专注力缺失,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教师积极对接各种趣味元素,从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生活事物、故事情节、动画形象出发,优化数学课堂阅读学习素材选择,采用新颖有趣、形象生动的数学阅读内容设计,才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数学阅读思维,不断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应兼顾数学阅读教学的学科性和趣味性,紧密围绕数学阅读的核心知识内容进行趣味元素开发、渗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进入数学阅读学习环节。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章节知识时,“容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无疑是课堂教学重难点所在。教师可创设“谁的肚子大”趣味故事情境,利用情境图呈现阅读文本内容,将学生带入几个杯子比较谁能盛放更多水的故事场景中。学生对生动的故事内容充满兴趣,通过阅读学习能够直观感受到“肚子大小”与“容积”概念的关联性,对容积形成初步感知。教师配合故事教学,适时切入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的概念表述,让学生由“容”“积”两个字延伸开来,标注出概念表述中的“容纳”关键词,构建容积概念理解。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知识,创设真实直观的学习场景能够降低数学阅读学习难度,辅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准确理解。教师围绕“容积”概念这一教学重点内容,编创趣味故事阅读素材,能达到化抽象为具象、化枯燥为生动的阅读教学效果,从而顺利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参与效度,助推学生数学概念准确生成。
小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经验较为欠缺,若缺乏有效的思维引导很容易陷入“无从下手”的阅读学习窘境,影响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应追求数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化设计,借助启思性较强的数学驱动问题指导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有序展开,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意识,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的思维指向性。教师深入解读数学教材阅读内容编排设计,基于学生数学认知思维起点,细化数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展开数学阅读学习活动,能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成长铺设台阶。
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做好全面预设,按照每个课堂环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数学启思问题,把数学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品质。在“因数和倍数”内容教学中,教师依托教材编排内容,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阅读教材的学习任务:这些算式是怎么分类的?倍数和因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从而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积极投入数学知识预习阅读中。其次,教师结合学生预习学习效果,对课前设计的数学问题进行筛选,在学生存疑处、混淆处投放启思性问题:研究倍数和因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利用问题设置多层次的阅读学习任务,针对性启迪学生数学阅读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回归数学教材的深入阅读学习中。最后,教师做好学生阅读学习成果整合归纳,动态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用引导性语言帮助学生完成因数、倍数的概念梳理,完善学生数学认知体系。
数学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动态性与变化性,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该课例中,教师具备较强的整体教学意识,系统整合了不同教学环节的问题内容设置,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有明确的数学问题作为驱动引领,有序投入数学教材的阅读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效率。
很多小学生都把数学看作小学阶段最难学的一门学科,这既与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有关,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缺乏科学性,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可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强化学习方法的渗透应用,指导学生正确剖析、理解数学课堂阅读内容,教会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技巧、数学知识建构方式,丰富学科学习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建构所学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应立足各课时数学知识内容的特殊性,整合渗透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阅读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不同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深化学生阅读方法的认知理解。在“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的显著特点,为下一节课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教师结合教材的操作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要求学生找到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操作方法。教师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正向阅读学习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对整个操作活动进行细化,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方法与数学意义。初次阅读学习结束后,教师提供纸筒、易拉罐等自制教具,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说明,边读边做、边做边画完成数学操作任务,对教材中的操作结果进行验证。教师在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正向阅读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对每个操作学习步骤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清晰这些操作环节的现实意义,能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教师配合阅读内容布设操作学习活动,强化学生数学知识阅读学习印象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实现多维度的阅读教学训练效果。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系统的训练指导。教师应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数学阅读活动载体选择,把阅读教学指导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数学阅读学习情感,养成科学规范的数学阅读学习习惯。与数学阅读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活动形式较为多样,故事活动、游戏活动、信息活动、实践活动都是提高数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教师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活动载体,增强学生数学阅读学习体验。
教师围绕数学阅读活动的具体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展开阅读素材搜集和阅读思维指导,能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下,掌握更多数学阅读知识内容,感受数学阅读学习的独特魅力。在教学“圆的认识”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筛选整合教材编排内容,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在课件中融入井盖、摩天轮、车轮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按照教学课件的分页设计,组织学生阅读各种圆形的生活图片素材,启发学生完成圆的图形抽象,对圆的图形特点构建直观表象认识。再切入阅读文本素材,借助对圆形纸片不同方向对折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数学阅读学习关键词,再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联系,实现直接刺激与抽象理解的思维对接。待学生较好掌握这些知识后,教师再引入圆规的使用方法等阅读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根据数学阅读理解尝试完成圆的绘制。
对于打造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已达成共识。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势,优化调整数学阅读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文本等阅读载体,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学知识的阅读学习和理解掌握,凸显数学阅读学习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情感,能为数学阅读教学常态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加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提炼、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准确度,促使学生顺利把握数学知识本质特点,准确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对接趣味元素、布设启思问题、强化方法渗透、丰富活动载体都能有效拓展数学阅读教学维度,为学生多方位的数学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特点,灵活选择这些阅读教学素材和活动形式,用多元化、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不断推进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提升,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