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张永林
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当前教师应把教学目标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使学生可以对历史学科产生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必备品质和综合能力。
国家倡导高中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以及社会关爱,另外还要注重自主发展、团结合作,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高中历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方面的素养。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师主要针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具体历史内容,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当前的历史教学并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国家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是育人,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时,应结合当今时代要求,让学生清楚新时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让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努力奋斗。所以,高中教师应该从历史学科的教学新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段历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历史并不是对故事和人物的简单汇聚,每一段历史都包含了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学生也要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同对课程涉及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做好课程教学的铺垫工作,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让学生能在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单一的历史故事融入整个历史长河中,明晓历史渊源,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站在宏观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若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行为是由思想所支配的,若想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首先要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我国教育事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这对我国高中阶段的所有教师都具有极深的影响,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在高考时有优秀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方面。这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逐一讲解历史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层面,这无疑阻碍了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为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比如请当地优秀教师来校开展“如何在历史课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讲座,在讲座上向教师传授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分享成功经验;也可以让历史教师利用网络自行学习。现在网络学习平台十分多样化,教学内容几乎包含各个学科,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学校定期开展交流会议,让各年级历史教师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学校历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转变教学理念,随之调整教学方法。
历史虽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各种生动文化的积累,但汇聚到历史教材中终究是枯燥的文字,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堆难以记忆的繁杂知识点。所以,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用科学且充满趣味的方式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如果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那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时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并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格发展为目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远需求,而历史学科的本质是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降低教学要求的标准,也不能为了快速达到教学目标给学生加大学习负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计划地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采用各种方法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必要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教学指导,最终让学生共同进步。另外,教师为了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历史教材中很多历史知识都与当今时代息息相关,教师要把握好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当今社会发生的事情联系到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师在进行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节课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将今年的建党百年与当时新中国成立联系起来。教师在此时可与同学们观看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的场景,让学生对比当年的会议与当今时代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不同之处。给学生播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画面,再与新中国成立时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和自豪,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都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进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是否能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中历史教材调整过后,历史知识的跨度很大且知识具有一定深度,而且综合性也较强,学生由于之前对历史了解程度不够,对于部分知识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随着教材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教育者,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推动课程的顺利开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程之前为学生提供导学案,也可将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做成结构图,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有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了解,方便学生做好相关的预习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一的讲课方式,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初中时对历史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可多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要灵活运用教室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历史事件的音频和视频,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直观感受。比如教学“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准备导学案。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中国的画面、八路军抗日的画面、国民党抗日的画面以及国共合作的画面,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将准备的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图进行展示,与学生一同了解日军的侵略意图,并提出问题:“日军是从何时开始侵略中国的?从哪里开始发动战争的?为什么一个如此小的国家能够对我们泱泱大国发动侵略战争,并且这个侵略能长达十四年之久呢?请大家现在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形势图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历史,这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历史本身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记录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且记录了我国朝富强国家迈进的所有奋斗历程。高中历史教师要站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收获历史知识,又能提高核心素养,最终成长为一名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