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1-12-16 12:38:51马栋梁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学区仓下小学甘肃天水7415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圆柱图形探究

◎马栋梁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学区仓下小学,甘肃 天水 741500)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思想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长此以来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问题导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巧设情景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教学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时期,所以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老师想装饰黑板,创建班级文化.首先把我们的黑板用彩带围一圈,老师想去购买彩带,购买多少才正好够用又不会浪费呢?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心中充满热情,又愿意帮助他人来证明自己长大了的时候,当他们听到可以帮助老师时,激情就被顺利点燃了.他们热情满满,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用小手比画,一会儿又相互探究……很快,就有学生问道:“老师,你有大尺子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帮你测量一下呢?”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说:“看来同学们都想到了用尺子测量的方法.但是,老师现在没有尺子,不过老师知道我们黑板的长度是3米,宽度是2米.大家想想,还有其他办法吗?”在上一个问题的启发下,这个问题大家很快就会想到黑板的上、下边是相等的,左、右边也是相等的,也就是把黑板的长和宽加在一起,再乘以2,就可以得到黑板的周长了,根据黑板的周长去买彩带就可以刚好,又不会浪费了.

上述案例,教师巧妙地设置了问题情境,从日常生活入手,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考探究,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二、巧设递进式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递进式教学法,就是以递进式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求异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分散时期,他们的思维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吸引,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而采用递进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恰好可以迎合学生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问题是递进式的,也可以面面俱到,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从而帮助学生发掘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游戏公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取递进式问题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入8个黄球和2个白球,教师和学生依次摸球,摸到球后需要放回盒子,并且摇一摇盒子,下一名同学再继续摸.如果摸到了白球,学生赢;摸到黄球就是老师赢.谁最后会赢呢?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呢?在大家的踊跃参与以及积极思考中,很快这些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学生们发现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黄球的个数多,而白球的个数少.这时候,教师要紧追不舍,继续出问题:假如小明和小亮进行一场跳棋比赛,你可以帮助他们想个公平的方法来解决谁先走的问题吗?有的学生说,石头剪刀布;有的学生说,抛硬币;有的学生说,掷骰子.在大家积极参与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游戏公平的原则”.就这样,在欢快的氛围中,这节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小游戏构建递进式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巧设探究问题,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问题的推动.可见,问题就像是数学的灵魂,引导着思维不断地前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出富含针对性、启迪性、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共鸣,启迪学生的心灵,把学生的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熟识教材、了解学生状态的基础之上,想方设法地多角度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吸引学生思索,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解“圆柱的面积”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设置课堂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大家回想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是如何把圆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想办法计算其面积的.之后组织学生猜测圆柱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时候,教师可以出示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图形,来帮助学生思考.之后再组织学生试着自己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借助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思想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思考、探究.有学生说,是不是可以把圆柱分成长方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动手试着去做一做,让学生用橡皮泥捏一个圆柱,再把圆柱变成长方体,可以使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并推测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是否相等,从而帮助学生推导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上述案例中,教师教学时借助探究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且学会了相应的数学思维,提升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意识,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四、巧设生活化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演练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而数学又是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老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段话正是对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精彩演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生活化,把生活数学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用生活化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生活化问题,组织学生操作演练.教师把一块月饼分给两位同学,让他们试着分一分,使两名同学得到的月饼一样多.教师再把一个苹果分给四名同学,让他们也试着分一分,使这四名同学得到的苹果一样多.学生用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很快就会发现,每位同学得到了整块月饼的一半,每位同学得到了整个苹果的1/4.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认识到某个物品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品的几分之几.借助这些生活常识,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①什么是分数?②分数应该怎么写呢?③分数又有什么意义?④分数与整数有哪些区别呢?在这些问题的催动下本节课的重、难点很快就会得以解决.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演练,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五、巧设复习性问题,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性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理解,融会贯通.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与概念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易错、易混的知识,解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利用复习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理解,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建构高效课堂.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复习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把这些图形呈现在黑板上.之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吗?应该如何去变呢?其他图形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吗?借助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割法或者割补法找到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思维方式,由一个到一类地去认识这些图形.这样,不仅巩固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还使学生对不平面图形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了学生的空间观.

上述案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从已学问题入手,让问题承载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把数学知识串成串,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这些知识中体验领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综上所说,问题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使非常广泛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点,消除思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建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圆柱图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分图形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