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优化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21-12-16 12:09黄添滋郑诗榕李漫钰叶丽春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业链农业发展

□黄添滋,郑诗榕,李漫钰,叶丽春

(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产业链优化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路径,旨在将具有关联性的各产业内部进行优化整合,寻求产业融合新发展。全产业链优化是在兼顾已有产业链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有助于整合农村既有的关系结构,提升产业间联系的紧密度。提高全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并提升附加值,促进乡村各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所助益。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柳州贫困地区,因其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当地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的脱贫进度。研究当地的脱贫路径有助于为其他贫困地区脱贫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1 全产业链优化及其实践功能

产业链最早由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于1958 年提出,目前主要应用于研究产业生产延伸及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问题。各界学者对产业链概念不断进行拓展丰富,全产业链一词应运而生。

全产业链优化路径主要以产业整合为主。从第一产业入手,以农业为中心,在对地域、生态、历史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后,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实现适度规模化,拓展产业链条。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从而增加第一产业附加值。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增加第一产业延伸度,进行产业链融合。在注重对产业整合的同时,合理运用地域优势安排产业布局并与农业核心发展模式相结合,达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耦合效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1.1 减少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田间到餐桌”的形式使农产品产业链条过长,造成了农产品流通困局。经过全产业链模式整合农业资源,可以使农产品在农户、大中型食品加工商和经销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

1.2 依托农业使各产业动态延伸,促进产业相互促进耦合

农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但不是唯一问题,在农业产业链已经基本呈现良好态势时,农业发展为二三产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不同产业之间有多方位、深层次促进关系,应改善乡村经济发展体系,形成一个以农业为核心的有机良性系统。

1.3 实现区域内共建共享,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全产业链系统优化的应用,需要以乡村为出发点,借助周边城市的优势和资源,在打通各个产业链的同时协调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2 三江侗族自治县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三江侗族自治县种植油茶树历史悠久。2010 年柳州市油茶林面积74 万hm2,三江侗族自治县种植面积达40 666.67 hm2,位于广西第1 名。截至2017 年底,该县完成油茶品改面积306.2 hm2,建设油茶品改示范基地7 个,建成油茶苗木繁殖基地10 hm2,培育苗木400 万株,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2009 年二类森林优势调查统计及年度造林数据分析,虽然三江侗族自治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模式较为僵化,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养鱼模式较为出名,2014 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规划并实施种稻养鱼“3721 工程”,利用3 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4 666.7 hm2,打造“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2 个绿色生态品牌,达成项目农户年人均增收1 000 元的目标,为该县的脱贫之路带来巨大机遇。

三江侗族自治县工业发展疲软,占经济总量低;钢铁冶炼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高耗能和高污染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成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支柱。

随着经济科技水平提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传统地域建筑如平寨鼓楼和吊脚楼发展旅游业,但这些传统地域建筑缺乏新鲜元素。另外,三江侗族自治县在生产制造方面具有一定成果,“指尖”经济逐步发展,但尚未建立链化模式。

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景区众多,旅游业发展较快。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柳州市的后花园,于1997 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重点县,旅游业较快发展刺激当地经济发展,且有巨大潜力。

2.1 农业与工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除中心县城外,三江侗族自治县其余地区多傍山而居。农业多为小农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技术较低,经营规模较小。另外,山区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设备数量缺乏。山地地形和转弯掉头次数多成为机械耗油量大的原因之一,增加了作业成本和农民负担,使得推广普及使用机械的速度慢。

由于地形限制,工业区位布局限制了凝聚效应的形成,较难为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提供推动力。同时,交通条件落后也限制了农业与工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2.2 旅游业空间拓展程度低

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以浅层性的观赏型旅游产品为主,缺乏深层次内涵式的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出现较多雷同、缺乏新意;旅游空间仅限于个别景区,旅游空间扩展程度低。

2.3 缺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现有的农业种植模式下,农民大多分散作业,具有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再加上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产品加工、销售等造成障碍。

2.3.1 产业链整合力度弱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产品多数仅进行初加工,深加工较少,并未达到产业化的程度。除此之外,该县信息化发展不到位,产业链信息较多为单向传递。流通体系中信息化运作不完善造成了产业链整合力度不足。

2.3.2 尚未建立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体系

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是构建农产品产业链可视化体系的有效手段。三江侗族自治县相关产业尚未实行标准化生产,茶叶加工大多由个体户自行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链条完善及生产过程追溯,同时容易衍发一定的产品质量问题。加之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对技术水平与各产业资源全面整合要求较高,距离全程可追溯体系建立与完善尚有一定距离。

2.3.3 人才储备不足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才储备较为薄弱,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另一方面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流入少,造成当地人力资源较为紧张。

3 提升经济效能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 提供信息服务与增强监管工作

政府应着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的顶层设计,综合多部门、多类型的信息服务资源,建立技术支持、决策支持、监督执法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及时获取和反馈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信息,从而更好地支持流通体系中信息化运作。增强市场监管工作,落实至各个流通环节,加大对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管理

政府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管理,完善相关景区基础设施,如提供指示牌等。

3.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应整合当地劳动力,采取福利措施鼓励当地青壮年返乡就业,统筹失业及留守人口,安排其从事相关农业劳动,走“内培外引”的人才策略。

3.2 企业层面

3.2.1 多方合作,优化产业链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大多为中小型个体商户,不同商户之间竞争大。对此,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农业经营主体、加工商、经销商等,提升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链条,加大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

通过推广“公司+加工厂+个体户”的模式,探索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拓宽合作范围,达到优化产业链的目的。

3.2.2 创新乡村旅游网络营销模式

三江侗族自治县自然景观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运用自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加知名度。可与网络直播平台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流量引入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3.2.3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品牌和品质不可忽视,品牌是靠产品品质保障的。企业通过制定产品品质标准以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符合企业品牌定位。对于不符合产业标准的产品,坚决不能流入市场。

3.3 农户层面

3.3.1 开发手工艺,向规模化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手工艺品开发应跟上旅游发展步伐。农民可在农闲时制作小手工艺品并出售给游客以增加收入,也可将经初级加工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化包装后在手工艺店内出售。

3.3.2 实行农户分工制

借鉴现代经济管理经营模式,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保证产品各环节制作专业化,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目的。

3.3.3 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有无

农民应主动与加工商、批发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双向交流,以了解消费市场需求和中下游运作情况,便于调整生产计划。

同时,农户应借助电商和媒体加大对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链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