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徐 艳
新课标要求“学校要格外重视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将学生着力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且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适当引入一些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尚未形成,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还是成绩占主导,道德行为教育往往被忽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比如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缺乏道德与法治意识、学习拖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差等,且这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目前小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着这些不良习惯随之而来的便是出现很多不良现象,如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给予老师以及老师的劳动成果应有的尊重等。在生活中,一些学生由于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随手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除此之外,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部分学生不尊重师长、仗势欺人、以强欺弱,甚至还有偷盗行为。这些行为都充分说明:当今小学生严重缺乏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教育。而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教育往往需要父母长辈与教师的言传身教,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进行德育,用一点一滴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行为,用实实在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下发的教育性文件当中明确要求要严格开展德育,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实际情况是,德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道德与法治仅仅是小学开展的众多课程之一,教学形式与其他课程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无法凸显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重要性,并且还处在一种“说起来十分重要,实施过程中变成次要,课程比较紧张时成了不需要”的尴尬地位。学校这种“重成绩而轻道德,重知识而轻行为”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德育的各项调查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对于德育的政治化倾向相当严重。并且在新课标颁布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变味”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几乎没有什么除去课堂教学之外的交流。这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对德育的不了解与不重视,更不用说提高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素质了,而这一切又间接导致了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
在学生看来,教师是非常神圣而又高大的职业,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比较早熟,会对所见所闻进行模仿与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除了要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有关德育的重要知识,还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可以模仿与学习的好榜样。比如,教师要重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上课不要迟到,提前到教室与同学进行下一节课内容的沟通,哪怕是迟到了,也要及时向学生说明情况并道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意识;下课后要多多与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互动时要放低自己作为教师的身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在教室里,不论是对学生的物品还是教学用具,都要轻拿轻放、细心爱护,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物品的意识,从而提高道德素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态度,甚至是智力都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小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掌握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智商和情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大多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褒扬和赞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教师要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有限的社会阅历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要切实体会教材传达出来的主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儒家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引导学生学习儒家“仁”的思想,和谐与人相处,这样就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德育与法治教学。
第一,要给学生树立德育思想的观念,确立德育思想在他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许多经典名著当中都强调“德”的重要性,德是行事的前提,更是做人的前提。自古以来的历史都已证明:只有以德育为前提,教育才能被称之为教育。单纯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是会让学生的智力有所发展,但由于德智发展不均衡,最终会导致学生智力发展严重受限。因此,德育应引起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第二,要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德育体系。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一个家庭内部的家人关系以及家人的道德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外,学校还要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家长的德育课程,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地保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强化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