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竹乡文化

2021-12-16 13:18高显俊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岷江竹编艺术

文 高显俊

说到“竹乡文化”,我们不能不先谈谈青神丰富的竹产资源。早在1998年,青神就实施“上下打竹牌、全民念竹经、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的发展战略。先后从外省引进了“撑绿三号”“巨竹”等优良杂交品种,建成了相当规模的竹种苗繁育基地、种竹基地,扶持了众多的种竹专业大户。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由单一的几种竹发展到以杂交竹为主的好几十种,为全县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生产资源。

有了竹资源,便有了闻名中外的青神竹编。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神的先民就在生产、生活方面广泛用竹。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间(即公元827~835),青神就用竹编篓填石修建青神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鸿化堰,拦岷江水灌溉农田。到了宋代,青神竹编扇就比较精细美观了。据传,东坡在青神“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打蚊虫和扇凉。抗日战争时期,曾有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制出一批军用斗笠,帽沿上编有“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新中国成立后,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大批生产的“圆边细竹扇”,扇面上编有花纹和图案,编有“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天下名山”等字样。70年代末,随改革开放大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如胡自海、吴德全、殷超、陈云华、李建华、罗华灿等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立志革新竹编传统工艺的艺人,他们集中技术和智慧,刻意求精,为竹编适应市场需求开拓了新的前景,把竹编艺术推向了实用兼欣赏,乃至上品位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层次。1988年春,殷超等竹编师们创制的融立体和平面于一体的竹编艺术舞动巨龙,曾先后参加乐山、眉山、成都、海南、北京和泰国、新加坡等国际性大型文化演展活动,均取得轰动效应,并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金奖。2000年春,青神竹编在国际竹藤组织大厦开工仪式上作为高级礼品分赠各国。青神现有14000户、29200多人直接从事竹编,已呈滚动发展态势。青神竹编畅销和传播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奇葩”“艺术中的艺术”。

竹编艺术,在延续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凝结出了青神人民伟大的“竹精神”,即:刚直不阿,诚实虚心,宁折不屈,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坦荡变通。由“竹精神”衍生出“小而不卑、难而不惧、奋斗不息、创新不已”的“青神精神”,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指南。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在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合力拼搏和辛勤建设下,青神大地旧貌换新颜。现在,您若到青神境内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定会让你耳目一新。城区东有“中岩公园”锻炼健身;西有“东坡广场”林荫遍地,南有“用九生态园”林木成荫;北有“青衣神广场”翘首迎客。城外东边岷江大桥的“桥头广场”,妩媚笑看潺潺岷江南流去,社会主义新农村“甘家沟”,清新淳朴、风景秀丽;西边有为纪念“西山红军起义”而建的综合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有以上市公司“丹甫”为龙头的工业集中区蒸蒸日上;而南边岷江东岸则有“川南林泉最佳处”的中岩景区。景区全山上、中、下三寺清风冥壑,峭壁回环,景点相连,景色殊异,令人叹为观止。

……

这正是:

忆往昔:穿越岁月青衣大地凝注“竹乡文化”;

憧明天:跨越历史青神人民打造“璀璨明珠”!

猜你喜欢
岷江竹编艺术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岷江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岷江行(外一首)
纸的艺术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