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滔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储备要求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数量成倍增加,传统的本科式管理方式不宜照搬于研究生思政管理工作,全国各高校逐渐重视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问题[1,2]。本文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自动控制理论思想,跨界运用于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四自”作用,为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而将各个部件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实现自动控制过程的组合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3]。生活中小到函数记录仪,大到通信卫星的发射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角度分类方法众多。其中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反馈控制是利用系统输出量的反馈信息与给定量信息之间的偏差来改变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作用,从而实现被控对象的输出量达到预设值的控制任务,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反馈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更为成熟,已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因如此,一些研究生目标明确、利己主义强、班集体意识薄弱,凡事更倾向功利性质;与此同时,研究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更具有独立性、自律性,对于辅导员、导师的依赖程度较小,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不通畅、不及时,进而存在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4]。因此,完善研究生的管理方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生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横向班级建设和纵向班级建设[5]。
横向班级建设主要是按照年级、专业进行设置的,即同一年级同一个专业的同学被分成一个或若干个行政班级。横向班级的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宿舍安排高度集中。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年龄、课程进度、研究方向、作息时间、日常事务处理进展等方面都是相对一致的[6]。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为例,横向班级建设存在如下问题[4]:
⑴ 班集体意识薄弱
研究生入学第一年课程较多,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课堂见面机会多,但难以进行充分交流;课外业余时间缺乏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使同学们缺少进一步增进感情的机会。中高年级研究生课程较少,以导师团队小规模授课为主,大部分同学进入专业实习或者论文撰写阶段,班级活动、事务以线上方式开展和处理为主。因此,相比于本科班级,研究生横向班级的班集体认同感、荣誉感较弱。
⑵ 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
班级虽设立了相应的班委及班级管理制度,但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的活动较多,参与班级开展的活动甚少,导致同个班级不同师门之间的同学缺乏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因此,班委对于班级同学的信息和动态无法及时掌握。通过班委进行日常学生心理状态摸排获得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对于班级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同时,研究生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也不愿意主动向班委诉求自己遇到的困难。
⑶ 导师管理脱节,学术交流氛围不够
导师几乎不参与横向班级的建设过程,由辅导员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导师只专注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班级的学生因导师和研究课题的不同,彼此之间缺少相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层面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无法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总之,横向班级的管理模式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培养相脱节的现象[6]。
纵向班级建设主要是按照科学科方向相近的原则编排班级,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的相近专业[6];也有提出按照科研团队的归属进行班级划分,即同一个科研团队或实验室的学生编排成班[4]。纵向班级的人员具有流动性,但班级文化和学术氛围较为浓厚,同学们班集体归属感强,彼此之间熟悉。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为例,纵向班级建设存在如下问题[4]:
⑴ 日常事务管理不方便
纵向班级涉及多个年级和专业,每个年级的课程进度、考核要求及作息时间不一致。一方面,学生难以适应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另一方面,将对学院教学秘书在日常课程安排上造成困难。同时,辅导员在进行资助、评优评先及就业工作信息收集等工作上将更加繁琐。
⑵ 成员构成复杂,难以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较庞大,科研团队众多,学科方向不相一致,导致班级编排数量大,人员相对分散;同时,研究生生源相对复杂,班级有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加之年龄的差距,容易产生沟通上的隔阂,各班级也难以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7]。
⑶ 内部竞争激烈,论资排辈现象较为严重
在进行奖学金评选时,低年级与高年级的综测评价标准难以统一,高年级的同学更容易发表高质量的论文,综测分数往往高于低年级,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概率大,降低了低年级学生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同时,在其他评优评先等荣誉获奖方面,也是优先考虑同科研团队高年级的同学,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干部的培养。
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从自动控制视角领域来看,研究生的横向班级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8]。
图2 横向班级管理反馈控制系统
宿舍是研究生生活的基本单元,每个宿舍都有相应的宿舍长;班级的功能主要是管理研究生的日常事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班委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研会心理部主要是联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将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定期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应的策略。横向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班级事务处理效率,还可以建立班级的安全防范机制,尤其是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有效地将风险防范于未然。
以科研团队编排成班,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小团队组成,每个小团队由相应的负责老师带领,即“第二导师”。该班级不具有教务系统中行政班级的角色,只是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划分的虚拟班级。纵向班级管理反馈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8]。
图3 纵向班级管理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导师(以下简称“二导”)负责小团队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建立特色的班级文化;同时,二导要及时地向团队总负责导师汇报情况。大团队导师根据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工作实际进行统筹协调,制定管理条例和考核机制。纵向班级管理反馈控制系统有助于导师更好地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实验室是研究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由于导师兼任其他行政职务,事务繁忙,且所带研究生数量较多,传统的横向班级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监测研究生在实验室的状态。纵向班级管理模式对实验室的学生动态掌握也难以成效,因此,亟需一种强化研究生实验室活动管理的三维空间监督机制。以实验室为基础单位的管理反馈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8]。
图4 实验室管理反馈控制系统
该系统以研究生集中活动的实验室为单元,每个实验室设置一个室长,负责本实验室成员的信息收集、安全检查和特殊情况反馈工作;每个楼层设置一个楼长,负责监督本楼层各个实验室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定期向楼栋负责老师汇报;楼栋负责老师统筹协调实验楼的管理制度制定、活动开展、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积极将实验室研究生管理情况向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反馈,是研究生班主任和辅导员沟通之间的强化剂。实验室反馈控制系统有助于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6]。
通过横向班级、纵向班级及实验室管理反馈控制系统,多维度地构建研究生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过程管理的成效性、针对性,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构筑研究生生活安全预警和风险防范城墙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