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16 09:40刘华献高珊珊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神经

刘华献,高珊珊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儿童上肢骨折手术治疗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传统穿刺方案弊端较多,随着超声的推广应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基于此,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2018 年6 月—2021 年6 月我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210 例患儿中,观察该麻醉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1 年6 月我院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210 例患儿,纳入标准:年龄3 ~12 岁,所有患儿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新鲜上肢骨折,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有明确手术指征,ASA 分级[1]为Ⅰ、Ⅱ级,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神经阻滞禁忌证患儿,对本研究所选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患儿,神经系统疾病患儿,骨折前合并上肢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障碍患儿,恶性肿瘤患儿,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患儿,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续)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患儿手术前均需禁食、禁水8 h,常规检测生命体征,采用七氟烷(生产厂家: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1032531,规格:120 mL)(2%体积浓度)进行辅助麻醉,麻醉后观察患儿,待入睡后进行进一步麻醉。对照组借助神经刺激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位点选择在患儿锁骨正中上方1 cm 处,垂直于皮肤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调整电流为1 mA,当穿刺针接近臂丛神经会引起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之后降低电流至0.3 mA,当肌肉无收缩时可按照患儿体重注入麻醉药;罗哌卡因(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生产批号:03B11301,规格:100 mg/10 mL)(0.25%质量浓度)。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通用电气公司,型号:GE Venue 50),探头频率10 MHz,对穿刺部位进行探查,了解该部位臂丛神经分布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等的关系,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之后注入麻醉药物,麻醉药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两组神经阻滞指标(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麻醉效果评价标准:神经阻滞完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只需要进行镇静为优;神经阻滞不完全,患儿有轻微痛感,需进行镇静镇痛为良;神经阻滞差,患儿痛感明显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指标比较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指标比较(± s, min)

表2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指标比较(± s, min)

组别 例数 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观察组 105 4.51±0.69 7.98±1.03 26.38±4.01 435.36±16.75对照组 105 4.36±0.51 10.45±1.84 36.74±3.95 379.15±11.45 t 1.791412.002818.860128.3881 P>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儿童上肢骨折属常见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形式,儿童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多采用易感法、刺激法等盲探法进行,具有一定盲目性,定位效果不佳,且容易对神经周围的血管等造成损伤;且麻醉效果受医师经验、患儿配合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之患儿多数自控能力差、配合度不高,影响麻醉效果的同时也影响该麻醉方案的临床推广;有调查显示,传统神经阻滞容易导致上肢手术阻滞不全及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2-3]。

B 超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影像技术,可对神经进行精准定位,同时也可反应神经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为麻醉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提高麻醉成功率。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行上肢骨折手术患儿中,结果显示:两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结果表明,臂丛神经阻滞因可阻滞交感神经,因而能改善上肢循环。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超声引导下神经定位更准确,因此,麻醉药物可做到有的放矢,更好、更均匀、更快的分散到目标神经病发挥阻滞作用;同时阻滞臂丛神经后可显著改善上肢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可提现其对交感神经的组织效果;而定位的精准性也降低了药物误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6]。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儿中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神经”病友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