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清 王杰
【摘要】中医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其悠久的历史之中诞生了无数名方,时至今日这些方剂在临床上依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代名方黄芪建中汤便是其中之一,此方剂由黄芪等七味中草药组合而成,其自诞生之日起便被广泛应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病患者中的治疗。而随着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关于黄芪建中汤功效的研究也开始逐渐深入。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黄芪建中汤在胃病治疗中的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给予广大同仁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胃病;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0-040-03
黄芪建中汤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之手,方剂中包括黄芪、桂枝、大枣、生姜、甘草、饴糖以及白芍七味中草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其有明确记载,记载黄芪建中汤可用于“虚劳里急,诸不足者”的治疗中。而在中医功效上,黄芪建中汤则能对人体的脾胃进行调节,并能起到建中补气的功效。而在当今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则是将黄芪建中汤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患者的治疗。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可在患者的胃部疾病治疗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保护人体胃黏膜
人体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损伤所致的结果,患者会出现为胃黏膜弥漫或是局部炎症反应。而在生理学的范畴中,胃黏膜的保护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动态的保护过程。其中,若人体胃黏膜保护因子同胃黏膜损伤因子间发生失衡的情况,便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而损伤的原因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在的胃酸、胃蛋白酶可导致损伤,同时外在的幽门螺杆菌、病毒等,同样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发生[1]。
(一)抑制胃酸
胃泌素是由小肠上部同胃窦细胞合成,其会刺激人体分泌胃酸。而生长抑素则能起到抑制人体胃酸分泌的作用。现有大量临床研究指出,黄芪建中汤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胃泌素、生长抑素指标的改善,从而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王美林等,在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治疗时,应用黄芪建中汤后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考量,便发现患者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而生长抑素水平则有明显升高。此外还有大量报道表明,在对此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黄芪建中汤后,黄芪建中汤应用后患者的相关会呈现出相关的上升以及下降。同时有研究指出,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桂枝能够直接作用于胃酸的分泌,而甘草亦能起到一定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这样便能确保胃黏膜的恢复,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二)Hp治疗
幽门螺杆菌(Hp)同人体胃病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而将Hp清除则是治疗诸多胃病的关键所在。代静等,在对Hp感染胃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黄芪建中汤可直接作用于临床效果的提升,并能改善患者疾病反复的情况。同时有研究指出,相较于采用单纯的三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Hp的根除率,从而作用于患者疾病的改善。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甘草可对Hp起到直接的杀灭作用,患者用药后胃部溃疡部位的Hp可能会被甘草直接杀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方剂中的白芍经大量研究被证实,对于病毒感染人体胃部有显著的预防功效。
(三)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抗氧化作用。
临床研究指出,过氧化物本身会对人体的机体带来损伤,而人体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则能将氧化物转化成为氧和过氧化氢,从而起到理想的抗炎作用。有研究指出,采用黄芪建中汤向大鼠进行喂食后,大鼠血浆中的超氧化歧化酶水平显著增高。同时有研究通过乙酸诱导大鼠生成慢性胃溃疡,而后在应用黄芪建中汤发现大鼠血浆的超氧化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胃溃疡愈合情况亦相对良好。对于此种情况有研究认为,黄芪建中汤中的白芍,存在有PGG,此物质是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提示其可能作用于机体抗氧化水平的提高[2]。
(四)降低胃蛋白酶活力
胃蛋白酶是由机体的胃蛋白酶原转化而成,通常情况下,机体若存在胃酸过多的情况便会导致胃液的酸碱值降低,这时便会导致大量的胃蛋白酶形成,而胃蛋白酶存在的消化性则会对胃黏膜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发生。现有动物实验表明,在向胃溃疡白鼠应用黄芪建中汤3周后,小白鼠的胃蛋白酶活力则有明显下降,提示黄芪建中汤可作用于胃蛋白酶活力的降低,但其具体药理机制尚在研究中。
二、促进胃动力
(一)胃肠激素P物质
胃肠激素P物质主要存于人体的肠道神经系统,尤其多见于结肠以及小肠部分。胃肠激素P物质是人体消化系统感觉神经的主要组成,其能对人体的胃肠平滑肌带来刺激,并能推动人体的胃肠蠕动。有报道表明,借助消化不良的大鼠模型进行实验,发现大鼠在应用黄芪建中汤后,大鼠的胃肠激素P物质水平有显著提升,表明黄芪建中汤可起到改善机体胃排空的作用[3]。
(二)胃动素
胃動素存在于机体的小肠之中其属于一种多肽,并且为消化道激素,其会对胃肠蠕动、水与电解质传输带来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对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胃动素水平明显增高,同时还有研究,将黄芪建中汤同奥美拉唑进行联合应用,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的应用奥美拉唑,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其自身胃动素水平升高要更为明显。
(三)其他
有报道指出,通过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方法,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者自身的胃窦收缩幅度、胃排空时间等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提示黄芪建中汤可直接作用于胃部机能的改善。药理学研究表明[4],方剂中的白芍可以起到温胃的作用,尤其适合调理人体的消化道功能,其对于调节喜食生冷食物的患者效果要更为显著。
三、改善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有研究表明,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善,甚至起到逆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炎症、萎缩、异型增生方面的逆转。同时有研究应用萎缩性胃炎的大鼠进行实验,在应用黄芪建中汤后,大鼠模型的胃黏膜组织病变得到显著改善,并使大鼠的胃黏膜得到了充分的保护。此外还有研究,通过应用萎缩性胃炎的大鼠模型发现,黄芪建中汤应用后模型为组织的比病理学变化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建中汤对机体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起到改善,甚至是逆转的作用[5]。
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指出,胃病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通常会对胃病的发展、预后等带来影响,若是胃病患者存在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便会造成胃病的迁延不愈。同时中医学也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良好便不会受疾病的侵袭,所以胃部疾病本身同人体的免疫功能间有着紧密地联系。通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考量,主要需对胸腺、脾脏进行考量,而在指标的选择上,具体可以选择的IFN-Y等香火指令表的水平,以此来对机体的免疫情况等进行评估[6]。
有研究通过应用脾气虚证的大鼠模型进行实验,在对大鼠应用黄芪建中汤后,大鼠的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有报道,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注会的方法对患者治疗,患者在用药8周后,其自身外周血中的IK-1O、INF-Y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优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的患者。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对胃气虚证消化性不良患者治疗时,采用单纯四联与四联联合黄芪建中汤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患者的免疫力得到切实提高,同时四联疗法所致的耐药性亦有所降低。现有大量实验表明,黄芪建中汤中的黄芪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黄芪多糖是其药理作用充分发挥的主要成分。而方剂中的甘草、白芍等同样可作用于机体免疫力的提升[7]。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黄芪建中汤在胃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个诞生于东汉时期跨越千年之间的名方,依旧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可以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改善胃动力等作用,此外还能起到调节人体免疫机能的功效。目前关于黄芪建中汤的研究还在继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芪建中汤的功效还可被更深入的发掘,继而作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坤.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探究[J].人人健康,2020,No.517(8):122-122.
[2]曹平,蔡金元.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v.18(2):138-139.
[3]贾香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7-9.
[4]孫倩雯.脾胃虚寒型胃炎开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与黄芪建中汤结合治疗疗法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0,v.17(8):106-107+116.
[5]陈高峰,郭静.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6):864-866.
[6]郭楚杰.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5):43-44.
[7]王一霖.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v.13(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