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林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升,大量先进技术以及先进设备都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则是近些年来,在各个项目工程建设期间被广泛应用的施工方式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对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进行重视,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使其可以与工程结构、施工周期、施工技术等有效结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1 水利水电混凝土浇筑原则
当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时,需尤为重视基础及主体浇筑,其中包含较多原则性要求:一是要优先应用深基础浇筑模式,如此即可减少对周边工程影响,尤其是那些浅基础建筑,还有助于水利施工效率提升,降低相邻建筑的干扰风险。二是对于不同的浇筑对象,要对比分析结构自重情况, 通常要优先就自重大的部分进行浇筑,在该原则下,能够避免对相邻自重轻部分产生牵连影响,还可加快基础沉降的速度。三是要分析水利工程不同部位的浇筑需求,对其上层建筑部分,应将浇筑高度及次数作为选择条件,尽可能使水利建筑不同部分同时完成沉降,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四是要从水利建筑重要性出发,优先进行重要部分的浇筑,而对水利工程中相对次要或者零散分布的建筑部分,应当待完成主要浇筑任务后在进行穿插式浇筑,提高水利水电混凝土浇筑效果。
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在水闸施工中的应用
2.1.1 水闸底板混凝土施工
通常来说,水闸底板在进行到浇筑环节前,还要经过模型设立、钢筋绑扎、脚手架搭建等环节。在确定好底板地基范围后,因其多为软土地基,通常在底板浇筑前要进行垫层预铺,其厚度为1cm,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与找平作用。水闸底板模板支立工作,其架设范围主要是水闸四周,可借助木桩等结构实现有效支撑。要想降低水闸底板的沉降风险,需严控底板浇筑工作。在混凝土强度方面,水闸底板与基础部分需一致,而且要保证底板浇筑质量。对于底板钢筋部分,要注意形变问题预防,主要通过脚手架、铅丝帮吊等加以实现,还需检验底板钢筋的固定效果。当实际开展底板浇筑工作时,需要结合底板钢筋分布情况,合理要求浇筑过程,并达到底板浇筑的预期厚度。
2.1.2 水闸闸墩混凝土施工
考虑到闸墩结构特点,存在着较高浇筑难度,尤其是门槽部位,由于结构需要,往往涉及有许多的钢筋及预埋件,而且闸墩本身作业空间比较狭小。当浇筑闸墩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通常应结合其实际倾向,确定合适的浇筑顺序。要想保证水闸整体质量,无论是底板还是闸墩,应当重视两者连接问题,连接部位浇筑时要尽可能保持对称,以免因两侧沉降不均匀而对水闸带来新的问题。闸槽往往是浇筑难点,也对闸墩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有两种浇筑模式:预制与现浇门槽,对于后者要求进行一次性浇筑。在闸墩浇筑工作中,最为常用的工艺模式为固定模板施工,在实际操作中,可借助立模工作实现闸墩尺寸数据的控制,但要确保固定模板搭设质量。而闸墩模板支立也有顺序要求,通常徐先后进行平面及圆头模板的支立工作,直至完成闸墩立模工作。但是,对于闸墩浇筑工作,对其厚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拉螺栓加套的方式加以实现,然而也存在不足, 闸墩在澆筑后随着螺栓的拉出会出现明显的表面凹槽,影响闸墩外观效果。为此,当前主要是利用橡胶垫片来规避上述问题,待将其穿入螺栓后再进行预埋操作,通过控制螺栓长度及垫块厚度,可使其达到闸墩厚度, 简化了后续操作。
2.2 在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2.2.1 分缝分块施工技术
在实际水利工程中,分缝分块技术较为适用于大坝浇筑,而根据分块方式的不同,大体混凝土分块施工又有如下分类。第一是通仓分块,在该施工方式下,坝体的浇筑不再进行纵缝的预留,也省去了冷却管路的埋设,基本上是对坝体采取分层浇筑的模式,其关键在于在大坝浇筑中注意温度的有效控制,但也因为坝段长度大,整体浇筑下温度裂缝病害严重, 同时通仓分块也有仓面大、易施工的优势,尤其是在机械化加持下,通仓分块施工效率较高。第二是错缝分块,在该施工方式下,其分块依据主要是方向及高度,相较于上述通仓分块方式,其浇筑块的体积更小,不再需严控浇注温度,也省去了接缝灌浆的环节,然而因为错缝分块容易出现块间干扰,进而带来坝体浇筑裂缝的情况。第三使纵缝分块,通过采用这一分块模式,免去了块间干扰影响,而且分块浇筑温度控制难度低,然而需要进行接缝灌浆操作,可使坝体更为稳固的同时接缝灌浆难度也大,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
2.2.2 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在对坝体进行浇筑时,接缝灌浆也是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坝体整体性。灌浆管路系统的布置对其施工效果有直接影响,主要有骑缝式、盒式以及重复式灌浆等类别,需根据大坝浇筑特点加以选择。首先,骑缝式的优势在于灌浆效率较高,在大坝块缝中也能实现平均升浆,而且堵塞问题几率小;其次,重复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重复灌浆,管路系统利用率高;最后,盒式可达较高的灌浆质量,而且也不易发生阻塞问题,较多应用于纵缝灌浆,然而整体耗材高,灌浆成本大。考虑其隐蔽工程属性,更要重视接缝灌浆工艺控制,这关系着大坝整体质量。在实际进行接缝灌浆操作时,应注意坝体分块的变形情况,以免因此造成接缝变化,若其实际张开度偏离设计值,出现变窄、闭合等情况,会改变其内部应力分布,如不加以关注,接缝灌浆部位可能出现拉裂等问题。要注意灌浆顺序的选择,应当结合坝体受力,更多情况下是横缝为先,而若坝块对侧向稳定性有更高要求,则要以纵缝灌浆为先,但要注意的是横、纵缝的灌注操作必须要错开,以免相互间产生影响。
2.2.3 灌浆压力及接缝张开度设计
为确保接缝处置效果,应当做好灌浆压力设计工作,而且以此为据进行灌浆压力控制时,也要分清主次。通常情况下,要优先控制灌区顶部灌浆压力,这也是控制的重点,而对于递呈接缝应当置于次要的位置。对于进浆口部位,通常无需专门进行压力控制。灌浆压力的设计,应当有所依据,尤其是对于代表性的坝块,需要预先对其应力情况加以分析。同时, 张开度也是坝块接缝的关键性指标,可用于其可灌性的描述,为使接缝灌浆具备可行性,首先要满足张开度要求,在设计时需以水泥最大粒径为对照,不得小于3倍数值。要有合适的张开度数值,最佳数值为1mm,若张开度过大会因此而带来水泥干缩问题,影响到接缝灌浆处置效果。当实际操作时,考虑到灌浆会带来张开度的增长,应当对接缝张开度增大量加以限制,尽可能降低对大坝坝块的应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使施工技术操作更加合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施工设备,混凝土结构等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使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
[2] 王相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