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穴位按摩在消渴病痹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2-15 14:34李欣蔚
健康之家 2021年8期

李欣蔚

摘要:目的:观察足部穴位按摩在消渴病痹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消渴病痹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按摩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按摩组采用常规护理+足部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结果:按摩组SCV、MCV高于对照组,LA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渴病痹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足部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功能。

关键词:消渴病痹症;足部穴位按摩;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学将其归于“消渴症”范畴,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还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感觉运动障碍等[1]。本研究以消渴病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足部穴位按摩的应用价值。此类患者采用足部穴位按摩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渴病痹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按摩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4.85±2.32)岁。按摩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4.79±2.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2 mmol/L,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表现为不同程度末端套袜感、下肢麻木、腱反射减弱、间歇性跛行,符合《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自愿入组,已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内分泌性疾病者;合并认知障碍与精神障碍者;合并肝脏、肾脏等严重脏器疾病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等。按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部穴位按摩温,取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等穴位,水浸泡双足后擦干,操作者双手握住患者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挤压3 min后,换另一脚,后双手分置双足背,足背处搓热整个足部(上下搓),预热双足,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用力均匀、速度协调,每穴按3~5 min,每日1次,持续按摩3个月。

1.5 观察指标

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四肢肌电图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3个月后,按摩组SCV为(48.28±2.23) m/s,MCV为(53.97±0.21) m/s,LAT为(4.03±0.35) ms;对照组SCV为(46.11±1.89) m/s,MCV为(48.01±0.43) m/s,LAT为(5.84±0.81) ms。按摩组SCV、MCV高于对照组,LAT低于对照组,tSCV=4.392、tMCV=73.682、tLAT=12.135,P<0.05。

3討论

消渴病痹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痿证、血痹”等范畴,发病机制同患者消渴日久引起久病入络,气血不畅,无法通达四肢,致筋脉肌肉失养,引起周围神经异常有关。消渴病痹症对患者生活能力与心理产生影响极大,故针对消渴症痹症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治疗。

足部穴位按摩可以针对患者出现的痹症情况,刺激患者足部反射区,调整患者相应的系统功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等。经络理论将五脏六腑与四肢关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组成统一整体,《灵枢·本藏》记载经络可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充分说明足部穴位按摩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按摩组SCV、MCV高于对照组,LAT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消渴病痹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足部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病情,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关怿,林丽珠,魏青,等.自拟脉痹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6):68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