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要选择和变更教学内容,更要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而要改变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就要深刻理解人是怎样学习的,即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回归对学习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教学走向学习的本质呢?项目式学习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内涵
1.定义、特点
新课标指出,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方案的设计、新知识的学习及探索。项目式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与真实世界相联系。
2.内涵
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张将相对独立的真实项目交给学生。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评估成果等一系列环节,最终解决问题,走向高阶思维,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从内涵看,项目学习是基于真实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它更加侧重于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下面,笔者以某教师执教的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计数循环for语句》一课为例谈谈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中,这位教师围绕书画团旗这一具体可操作的项目,从分析团旗开始,遍历“问题分析及解剖”“算法设计及优化”“编码实现”几个环节。
环节一:项目引入
知识技能:体验问题的分解、初步界定。
活动形式: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引导与展示。
教师提出问题:①团旗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②连接正五边形的各个顶点并观察。
具体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团旗的主要构成,引导学生把团旗中间的五角星的各个顶点试着连一连,并展示成果,从而让学生体验问题的分解和初步界定。
团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制作团旗又是一件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此,以书画团旗引入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又让学生展示成果,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
环节二:项目分析
活动1:“正三边形”人工实现过程分析。
知识技能:问题的界定和流程图描述。
活动要求:已知正三边形边长为100,完成制图框(注意不要断笔)及对应流程图(如图1)。
活动2:“正四、正五边形”编程实现问题分析。
知识技能:方法迁移。
活动要求:制作“正四或正五边形”,将图2中制作正三边形的代码改写为正四边形的代码。
经过以上两个活动的实践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方法的迁移,还掌握了如何在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另外,把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活动,也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再逐步细化的编程思想。
环节三:项目设计及优化
活动3:优化“正三边形”设计方案。
活动要求:
①在正三边形的基础上优化画正五边形。(边长200,内角
转角 )
②画出正五角星。注意:交错五条边,边长为200。画笔默认初始水平向右,注意起点与方向。
③在图上加圆(如图3)。提示:t.circle(半径长)。
④画笔方向需要考虑吗?
⑤五角星交错的五条边每边长为200,那么圆的半径是多少?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渗透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而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做中学的思想内涵。
环节四:编程实现
活动4:书画团旗功能的編码实现。
知识技能:程序运行、根据算法分析理解代码。
活动要求:读懂代码,完成填空,运行调试,理解循环的作用。
笔者认为,读懂代码、补充程序也是代码编写的必备能力。循环是可以避免代码无谓的重复,模块化的思想还可以实现分工协作开发,让程序开发结构更清晰,可读性更好,维护更容易。
环节五:项目总结
知识技能:循环的定义使用、程序的结构分解化操作。
活动形式:学生代表总结、教师引申拓展、学生项目再拓展。
活动要求:结合团旗制作的过程,梳理循环的应用。
学生作品提交。教师通过对整个项目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梳理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循环结构的优点。对成果的评析与交流,更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结语
项目式学习在为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和探究,多积累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经验,让项目式学习的落地得到保障,让课堂教学走向学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