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题分离法,解决人际难题

2021-12-15 15:54陈海贤
青年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难题课题子女

陈海贤

大多数人际烦恼的根源都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

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别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自我的边界,就是通过这种区分确立起来的。这就是课题分离,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 课题分离” 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理论,大意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課题。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你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那就是谁的课题。

很多让人头疼的人际关系难题,都可以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解决。比如,下面三种——

1.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比如,室友太吵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朋友借了几百元钱忘了还,我不知道该不该要;同事抢了我的功劳,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不满……这些事如此困难,是因为我们总是依据想象中别人的回应和看法,来决定我们该不该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

可是,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思考,“表达需要”是我们自己的课题,而别人接受还是拒绝,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探测他人需要的敏感雷达,而看不到自己的需要。

2.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

我有个朋友是个老好人,同事总是找他帮忙。有些事他并不愿意做,可总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他就成了公司里的“救火队员”。但他内心又有很多抱怨,经常觉得被同事利用了。我问他:“如果你拒绝别人,你会担心什么?”他说:“担心别人说我小气,这么点忙都不肯帮。”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理解, 别人遇到困难, 提出请求, 那是别人的事;接受还是拒绝,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拒绝起来有困难,就抱怨同事不该提请求。但如果我们选择拒绝,别人如何评价,那又是别人的事了。它既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不是我们能剥夺的。因此,别人怎么评价我们,不该成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3. 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害怕失败, 归根结底是在怕什么呢?是害怕别人的评价。有个朋友经常担心自己在公司表现不好,担心HR 会给他的绩效打不合格,因为他们公司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制。为此,他很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我跟他开玩笑说:“我觉得HR 应该分一份工资给你。你一直在操心HR 的事,却没有好好做自己的工作。”

我的一些来访者还会担心HR 看不上他们的简历,因此不敢投简历找工作。我会对他们说:“你其实不是觉得自己不行,而是觉得自己很行,至少比HR 专业,因为你相信自己的判断比HR 更准确。如果你想找一份工作,就应该去投简历。把简历投了,你的课题就完成了。判断你合不合格,那是HR 的课题。如果他觉得你资历不够,你别太难过,毕竟那是他的工作;如果他觉得你不错,你也无须质疑对方的决定,哪怕你觉得自己不行。”

在咨询室里,我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父母和成年子女的情感纠缠。我曾遇到一对母女,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妈妈一直把女儿的成才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为了陪女儿读书,妈妈把房子卖了,在女儿的高中附近租房子。后来女儿长大了,要出国读书,妈妈就对女儿进行各种控制。比如,跟着女儿参加同学会;女儿回家稍晚一些,就不停打电话。女儿对此很抗拒,母女俩经常吵架。

我问妈妈:“你为什么把女儿看得那么紧?”她说了一堆理由,比如,女儿自我管理能力不行,女儿心智还不够成熟……归根结底,她其实想说“女儿还小,还需要我”。我就问女儿:“你还这么需要妈妈管吗?”女儿在旁边使劲摇头。看到女儿摇头,妈妈有些黯然。

我对妈妈说:“我看过一个电影,讲的是有个女人结婚生子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到儿子身上。慢慢地,儿子长大要离家了。临走时,儿子问:‘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吗?我走了,孤单的时候,谁来安慰你呢?妈妈说:‘你走了,我会孤单,也找不到人安慰。可是我不要把我自己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的理由。”

我对这位妈妈说:“现在,你也面临这样的状况,你会怎么选择呢?”她沉默许久,说:“我一直觉得,我已经把我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女儿。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自己变成了一个负担。我当然选择退一步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很多心酸,这些心酸,也是女儿不忍离开的理由。可就是这过于紧密的牵绊,让两个人都不快乐。

这是讲给父母的故事,可如果咨询者是成年子女,我就会讲另外的故事。

我有一个来访者,毕业时,他妈妈托关系在自己的单位给他找了一份工作。现在他已经工作两三年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妈妈自然每天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如果他晚一点回家,妈妈都会打电话问他。

其实他想换个城市工作,可是不知该怎么面对妈妈的失望。他说:“老师,我怎么就没有一个懂得放手的妈妈呢?”

我问他:“是妈妈不让你走吗?”他说:“她倒是没说什么,可是我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是不可能安安心心让我走的。”

我说:“妈妈总是很爱子女的,这并不是什么错。离家是你的课题,不是你妈妈的课题。你应该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埋怨她没有主动让你离开。”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这是我自己的事。”

这两个对称的故事,说的是同样的道理:怎么在情感的纠缠中,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课题分离是没有条件的,如果我们一定要别人先做什么,自己才能做什么,那就不是课题分离了。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真的把自己的事做好了,把别人的事留给别人操心,我们也就不会顾虑他人的评价,那些人际关系的羁绊,也就不再是困扰。

(摘自《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台海出版社,禹天建图)

猜你喜欢
难题课题子女
借调难题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难题大作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巧解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