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2021-12-15 19:45:28王英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竞赛教学内容

王英明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长春 130022)

随着我国现代设计创意产业飞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的缺失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应秉承“创新”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快速提高师生创新实践能力,弥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部分短板,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多方面、多形式的创新变革。

1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国际化意义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对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人才的国际化教育符合当前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背景,因此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制定特定的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计划并循序执行,充分挖掘设计人才的潜能,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思维的综合艺术设计人才[1]。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国际互动交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我国艺术教育整体性能与实力,努力营造互助、合作、共赢的艺术设计氛围,不断探索培养符合国情的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的开放之路。

2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2.1 教学内容设置不丰富

艺术设计与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发展与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想充满时代活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创新变革,源源不断地将新的设计元素补充进来。在以往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很多课程安排明显与新时代的特征不符,课程设置陈旧,缺少创新变革,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形式较单一,缺乏与新时代的密切关联。实践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冗繁复杂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好。

2.2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培养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是人才培养战略重中之重。然而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仅凭考试测验等方式去考量,导致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际设计能力的脱节。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具体相关选题和内容不够新颖明确,与实际岗位的相关要求相差较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实践能力,相关的学术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能完全支撑教学中的实践要求。

2.3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能力是检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准,体现在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这要求高校课堂教学中课程项目的创新要不断提高[3]。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熟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内容繁多,因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往往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在设计中相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通过临摹来解决遇到的设计问题,作品缺少创意构思,没有独特性。

3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丰富专业教学的多样化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适时融入学科竞赛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4]。首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能够主动发挥创新思维,释放艺术创作和表现的激情,正确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充分展现自己的创作才能;其次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竞赛作品可以与专业课程的成绩考核相关联,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既丰富了课程考核的相关标准,也做到了竞赛机制和课程教学“双效合一”。另外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毕业设计也可与竞赛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解决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难题。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参加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竞赛,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5]。近年来,艺术设计类大赛项目很多,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都是全国知名的艺术设计学科竞赛,具有规模大、覆盖广、师生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这类竞赛对于题目的制定往往与社会艺术环境紧密相关,设计命题往往结合企事业单位历史背景,围绕企事业单位定位和需要展开。竞赛的评比环节侧重于作品的创新创意和商业价值,参赛学生只有抛开陈旧的设计思想,积极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理念,设计出的作品才能符合新时代国际化设计视野和思维。通过竞赛,学生将最终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时设计和实用专利,及时有效地将所学、所想、所创转化为设计产品,并依托企、事业的实际产品形成有效的创作成果,最终形成客观的经济效益,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4.1 前期准备

设计类学科竞赛的参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策划创意,在这个阶段创作者需要针对竞赛的题目进行完整的分析和系统的解读,再进行多渠道的信息整理、收集、归纳和加工,最后确定整体的创意构思,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第二阶段是设计创作和完善阶段,即运用多种创意方法和表现方式,选择多种表现媒介进行作品的创意制作,依据美学法则对最初阶段设计作品的雏形进行补充完善直至定稿;第三阶段是作品总结归纳阶段,对作品进行相关成果和经验的归纳总结,积累实践学习的经验,展望未来的预期[6]。

教学中应依据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结合各种竞赛的具体时间安排,制定详尽的竞赛参与计划;参赛前做好竞赛详细资料的收集归纳,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意愿组成参赛团队,保证团队内部良好的设计氛围和参赛态度。

教师必须掌握竞赛的流程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按照此类教学流程选择合适的竞赛题目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按照竞赛的要求去完成设计的作品,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并能使学生在参与竞赛时很快进入状态,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通过这种教学训练也能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力,真正与社会对接,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4.2 优化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学科竞赛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实践优势,将教学环节与竞赛的主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能和学科竞赛相融合,教师可以适当将竞赛项目引入教学中,课前结合教学内容把竞赛题目布置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对竞赛题目进行详尽的分析,共同探讨竞赛创意和构思,将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同时可将教学与现代化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与社会实现有效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3 建立竞赛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中,高校应制定健全的激励性政策、学科竞赛管理条例和办法。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成绩可以增加专业学分,在评优上给予一定优先权,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促进学生参赛积极性。教师辅导竞赛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竞赛的题目和内容进行长期辅导讲解。在教师的工作业绩上可以核算成一定的工作量,也可以作为教师相关业绩评定的要求。指导的学生在竞赛获奖可以适当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政策来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7]。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教育目标必须明确。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更强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竞赛教学内容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我看竞赛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创新思维竞赛(3)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