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莉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农村产业融合主要是各地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健全企业与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民为中心,增加经济效益。在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涉及产业资金,还与农村的效益存在直接关联,如果不能合理执行财务会计工作,将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在此情况下,为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环境中农村财务会计的规范性,应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在严格监督的基础上增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效果。
目前,在企业与农业利益联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新型订单、股份合作与服务带动等模式。地方政府部门尝试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整合起来,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民的效益,使企业与农业共赢。
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使农业生产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还是销售,都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为农民解决各种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产业融合中的重要部分,一旦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农村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创建财务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在对农村各个产业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构建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可以通过良好的监督方式增强财务管理、账目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规范性,预防在产业融合期间发生资产流失问题。构建这一体系的具体意义如下。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缺少一定专业性,甚至非专业院校毕业,业务能力较低,很难在工作中良好地履行职责,甚至会出现款项不清、历史遗留问题等,难以规范相关工作。
构建相关监督体系之后,能够利用相应的监督方式动态地监测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明确是否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专业的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及时消除财务风险,起到警示作用,使得每位财务会计人员都能深刻认识到规范执行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部分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无法结合上级与本级部门的要求梳理账目内容和信息,不能合理完成账目建立、记录、上报和核对工作等,很容易引发账目信息不准确、不合理的问题,难以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账目保障。构建监督体系之后,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会计账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控,及时、动态掌握具体账目的建立、核对与上报情况等,明确有无记账不规范的问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针对性地审查会计账目内容,使会计人员在监督之下提高账目处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1]。
目前,部分农村的财务工作中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区域还存在随意支配资产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在不合理管理资产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产业融合中的资产负债问题,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是增强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创建较为良好的监督模式和系统,安排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审查资产及资产带来的收入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具体的资产管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以此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性[2]。
在创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期间,应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将农村财务会计人员设定为监督对象,在监督期间要求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规范执行工作,不能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在设定监督主体的过程中,结合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将乡镇、村集体的管理部门当作第一主体,要求其直接监督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及工作情况,全面监管财产使用和管理状况。可以将群众当作具体的监督主体,在农民民主决策下推选出村委会成员,共同监督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还可以组建相应的监督小组和组织机构。国家也需要全力开展有关的监督活动,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会计行业,都应该深入参与产业融合期间的财务会计监督活动,在科学执行监督任务的同时,找出问题所在并全面解决和防控处理[3]。
在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会计工作制度和准则、政府推行的制度要求、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各项产业制度等,规范性开展监督活动。在完善监督工作制度的同时,应合理设定日常监督工作的内容。首先,要对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专业性、操作的规范性等进行调查和检查,通过监督的方式了解有无违反规定、违反准则的现象。每一位财务会计工作者都需要结合规则和要求执行自身的任务,发挥监督的作用。其次,在日常监督期间,应该详细并全面检查财务会计工作中账目原始凭证、单据保存、现金支出、固定资产盘点、财会报表等情况。在监督的过程中,群众以小组的形式了解具体的村集体财务支出、资金收入、负债等情况,在合理监督的情况下,了解财会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不足。再次,在监督期间需设定资产信息真实度、财务数据真实性的监督内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合理设定监督内容、综合执行有关工作的同时,保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期间,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执行、高标准落实[4]。
在构建监督体系期间,应该着力健全其中的制度内容,通过制度保证财务会计工作在农村产业融合期间得到规范执行和落实。首先,应健全财务会计审批工作制度内容,要求在监督期间检查财务支出状况,对民主小组职能作用的发挥状况进行监督和控制。村委会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代表村民开展日常事务管理、财会收支审批等,审批之后将有关的信息公示出来。一旦发现需要财务开支的事项,必须由村委会集体会议决定,探讨支出的可行性、金额等,这样才能在合理的监督管理之下增强财务支出的规范性。如果在监督期间存在开具虚假发票的现象,需要严惩,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使农村财会工作人员不再有违规操作、违法操作等行为,从根源上规避财务会计工作问题[5]。其次,制定公开化的财会管理和控制制度。需要在建立监督制度的期间,明确财会公开的具体内容、形式、渠道与程序等,对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管。无论采用何种公开形式和程序,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各个程序中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工作能够高标准执行。
审计监督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有效监督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强化有关审计监督模式的建设和完善。首先,应增强国家层面的监督工作效果。根据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乡镇政府需要严格开展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审查与监督,乡镇的财政、纪委等部门应实时、针对性地执行财务管理监管活动,定期开展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发挥职能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优势。其次,强化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效果。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执行审计任务,在专业、客观审计的同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强度。再次,在审计监督期间需设定完善的审计模式。明确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遵守的标准、履行的职责等,明确各审计监督人员在自身工作领域中的责任,通过责任与奖惩挂钩的形式增强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6]。
在农村产业融合的环境下,合理构建相关的农村财会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及时掌握与了解财会问题的必然手段。
在工作领域中应该重点研究和调查有无财会监督及其他问题,通过一系列监管,及时、系统化地掌握财会工作中的不足。健全有关的工作制度、审计模式和管理体系,保证有关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监督方式和措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