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也是瞬间涌现。运行几年下来,园区运行并不理想。县域现代化农业园区基本上立足本县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做得都很好,基本上也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但是园区的规划很完美,但是运行时产业的导入、发展并不理想。以企业为主的生态园区,基本是按照老板个人的认知和理想建设,大多数建设没有新意,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有人说采摘好,于是几乎所有园区都搞采摘,仔细算算账,采摘能挣多少钱,有时候采摘一天收的钱,都不够晚上聚餐一瓶酒钱。
好多生态园区跨向旅游,基本上是老板在某处看到一个旅游项目不错,回家照葫芦画瓢。对于消费者来讲,走到哪体验都是一样的,结果也就是一日游而已。目前看农业生态园没有补贴基本难以维持,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前景发展不明确,盈利模式不明确。
未来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资金的输入,更需要人才引入。在乡村振兴的大目标下,盘活眼下这些挣扎的农业生态园区是个机会。
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要终止以老板个人认知的发展模式,应在一定区域内做好规划,每个园区突出一个特色,不可面面俱到。这样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每次去一个园子,都有新意,都有新的收获。只有专业管理团队的介入,分布在县城周边的农业生态园区,将会成为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当生态园区建设坚持一园一特色,通过特色产业实现盈利,接下来开展文旅、体验、加工、电商都围绕自己特色产业开展工作,才是根本的出路。如果几百亩的园区种植几十种农作物,实际上是自己花钱请工人做试验来了,没等试验成功,老板就破产了。
不管种植什么作物,只要沉下心来,去探索它的历史,它挖掘功能,做到种植有规模,加工有特色,依然可以吸引各年龄段的消费者前去消费。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是要升级改造了,由原来的自由式发展,逐步走向计划式发展,做到区域内统筹发展。只有把这些园区统筹在一起,各园子发展定位明确,社会资本才有可能介入,否则农业生态园靠政府项目补贴的方式发展,不但不能引领产业,对于政府也将成为负担,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