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连义 马鑫宇 李鹏飞
水产种质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农业空间生态保护的重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为实现其保护与利用夯实基础。本文对辽宁省涉海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期限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发现辽宁省涉海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着保护对象重复率高、保护范围亟需科学调整、保护期时间较短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纲领性文件,将公众视野聚焦到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上,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见》要求对包括水产在内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地方政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保护区等内容。《意见》的提出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奠定了政策基础。
水产种质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水域污染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各类工程建设大量侵占渔业水域的现象层出不穷,早在2007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在各省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开始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和规范保护区管理。自2007年开始审定并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来,至今已公布十一批。目前,辽宁省共划定7块涉海类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于辽宁省保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辽宁海域(大陆架)面积约15万km2,其中近海水域面积6.4万km2。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老龙头,全长2292.4km,占全国海岸线长的12%,居全国第5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外公布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名单,辽宁省涉海类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7个(见表1、图1),保护区总面积10068.55km2,占辽宁海域面积的6.7%。其中,核心区面积1805.77km2,占辽宁海域面积的1.2%;实验区面积8262.78km2,占辽宁海域面积的5.5%。7个保护区中有2个实行全年保护,其余5个为季节性保护,共保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约55种。
表1 辽宁省涉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ha)
图1 辽宁省涉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布图
由于保护区划定工作始自2007年,受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所限,一些保护区划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目前情况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调整完善。
如图2所示,辽宁省一些保护区的划定“横平竖直”,这同自然生物的活动范围习性不相吻合,未能契合现有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在保持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上存在不够科学、客观的问题。
图2 三种保护区划定“横平竖直”情况示意图
如图3所示,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时间较早,与目前的海洋功能区划等海洋规划存在地域冲突,应结合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需求,对目前的海洋规划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图3 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海洋功能区划关系示意图
7个保护区中,海洋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山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连遇岩礁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四个保护区均位属大连市南部海域,空间位置相近(见图4)。除三山岛保护区外,其余保护区面积均较小,加之空间距离相近、保护种类相似,保护区范围需重新做出调整。
图4 水产种质保护对象重复率高的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除双台子河口海蜇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三山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全年保护外,其余5个保护区都是季节性保护。针对目前辽宁省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这种季节性保护措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根据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点保护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品种的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可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辽宁省涉海类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还未就鱼类洄游通道划定保护区,不利于全面保护鱼类资源。
目前,辽宁省还鲜见就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等工作发布相关的法规和规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出现对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相关管理机构、执法机构依法处理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
2021年3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宣布启动第一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该项工作目的是全面掌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主要性状等基本情况,掌握变化情况与趋势,发布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辽宁省应该牢牢抓住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重大契机,摸清资源家底,加大对珍稀、濒危、特有、重要资源,特别是特色地方品种的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遗漏。
1.范围划定
根据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结果,进一步调整完善保护区划定范围,一是对鱼类洄游通道进行科学调查,并划入保护区范围;二是对空间距离近、保护种类一致的保护区进行科学归并,调整保护区范围,更好地保护水产种质资源。
2.保护期设置
水产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只有长期保护才能实现其后代种群的稳步繁衍壮大。要针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繁殖期、幼体生长期等生长繁育关键阶段设定特别保护期,在充分研究种群繁衍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设定特别保护期,实现科学有序、行之有效的保护。
目前,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外,辽宁省仅有一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没有设立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实现多级保护,首先,辽宁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具体划定实施计划,扩大辽宁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规模;其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同级人民政府支持,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投入,扩大省级保护区的规模数量,并规划建立市级保护区,最终实现多级保护,为国家级保护区的申报奠定基础,也为保护工作注入基层力量。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科技对水产种质资源的分布、活动、栖息、繁衍、保护等过程探索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控制和管理,形成天上看、海上查、陆上管的立体管理保护模式。在辽宁省水产种质基因库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与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对接,利用大数据平台,大力推进辽宁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信息化进程,有力推动辽宁省渔业加速进入“物联网”时代,为渔业部门实施全局调控提供有效媒介工具,为渔业发展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供可靠支撑,大力促进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
当前,辽宁省正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其中包括海洋规划。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相关内容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借助空间规划中用途管制方法,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行严格的用途管控,像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那样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保护区红线,为蓝色粮仓建设夯实基础。
目前,有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原农业部出台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外,各省级层面少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水产种质资源立法保护,这显然与水产种质资源所处的战略地位不符。作为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辽宁省经济振兴的新动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省应加快推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在省级和有立法权的市级层面构建有利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多级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为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粮仓建设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保护等工作夯实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