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轶群
庭前芳草萋萋 ,廊外清香满径,与花鸟常相伴,品一杯茶,读万卷书,这是许多文人雅士心中的理想生活。也许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隐藏着几分花鸟情结,然而身居闹市,“心远地自偏”只是一种浪漫的理想,多数人无处寻觅那清闲雅致的花鸟意境……
画家沈树林找到了那处莺声燕语的桃花源,在他的笔端,亦在他的心里。
沈树林是一位实力派画家,擅画花鸟,他画中的场景,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诸如豆棚瓜架、蔬果花鸟等。然而真正的艺术必能赋予寻常之物以崭新的面貌。他的画构图十分考究,线条简约洒脱,墨色浓淡有致,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淡雅的气质。寥寥数笔,山、水、花、鸟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呈现出放松中有严谨的成熟风格。
沈树林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同时将西方色彩的表现手法巧妙融入其中,既遵循了传统国画的章法,又深得现代写意与古典构图的整饬,线条稀稠有致、收放自如,墨的湿淡、皴的侧笔都极其讲究,可以看到他卓然的气度和风骨。沈树林用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赋予花鸟画全新的审美体验,并注入了时代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晓露清风》 沈树林/作
文化内涵是沈树林绘画的又一个“个性标签”,这与他的成长环境、求学之路密不可分。
沈树林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这里曾被乾隆皇帝赐封为“天下第一村”,久负盛名。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他这样描绘道:“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周村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树林的处事态度与艺术风格。他自幼喜爱书画,几十年笔耕不辍,坚持艺术创作,曾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画家霍春阳,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功底,硕果累累。
虽然已经年近花甲,沈树林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他对艺术有几分虔诚的挚爱,长期坚持写生,不懈地探索新的艺术表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挥毫泼墨,不知疲倦。
与所有在艺术道路上执着跋涉的画家一样,沈树林带着爱与初心远行,上下求索,虽然时常步履艰辛,但他的内心却异常丰厚富足。多年来,他探索过许多题材的创作,如荷塘鹭影、梅兰竹菊。在他心中,生活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绿叶凌空舞 欢歌冲霄汉》 沈树林/作
《春华秋实》 沈树林/作
沈树林在画中营造的是一种清新雅致、妙趣横生的天然意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俗话说,观画如观人,作画如察己。沈树林的画风、人格相互映照。他在绘画中融入了许多人生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树林性格内向,举止文雅,态度谦和,生活低调,平时和朋友聚会话语不多,但却感情丰富,为人宽厚、真诚、大气。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他的画也表现出了质朴、谦逊、真诚的风格。如《春华秋实》中饱满成熟的葡萄、《南塘幽梦》中清雅高洁的荷花,有质感,有骨力,明快而流畅,娴熟中透露出丝丝秀雅,呈现出别致的气韵,朴实无华的农家场景、田园雅趣,像极了他沉着内敛的人生。
沈树林认为,作为画家,不仅要有艺术修养,在画纸上展现山水、花鸟,这只是素质,要达到艺术家的高度,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才是核心优势。优秀的艺术家必然能够通过画面展示自身的思考、领悟和文化积累,让笔墨成为文化的载体,让作品流芳百世。也只有这样,绘画才会有灵魂、有境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艺术。
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是厚重的文化财富。文化、审美也是沈树林不懈探索和思考的方向。谈及国画传承,沈树林谦逊地说:“如果这些年我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主要得益于这方养育自己的文化土壤。继承传统、探索个性、打造特色、不断创新是每一位国画传承人都应具有的时代使命。”
《紫雪点春风》 沈树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