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跳绳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2021-12-14 17:52李素文
当代体育 2021年41期
关键词:花样表现力跳绳

李素文

随着相关赛事的先后举办,花样跳绳逐渐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项目。在此基础上,花样跳绳也已经走进了大学体育课堂,并且赢得了在校大学生的关注与支持。表现力的培养教学是花样跳绳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细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先理清花样跳绳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之后才能从实际教学现状出发制定科学严谨的表现力培养策略。此文笔者结合实际授课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希望对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创新改革和提高大学生对于花样跳绳的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其实跳绳是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样跳绳因具备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生动的表演效果而成为了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表现力即学生在参与或完成相关项目时表现出的能力与情感的集合体。对花样跳绳这类以表演和技巧为主的运动项目来说,表现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说应当以明确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为前提对现行的花样跳绳教学措施进行创新改革,之后才能够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为前提让其真正学会掌握这项非常有代表性的体育运动。

1 高校体育课花样跳绳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明确花样跳绳在本地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现状,笔者选择了5所高校的3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的是随机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并且当场回收的方式。369名大学生中有199名女性,170名男性,可见女性对于花样跳绳的感兴趣程度要高于男性。分析日常体育教学经验可知,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大都对篮球和足球等充满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感兴趣,而这一现状也给花样跳绳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学生表现力的培养造成了诸多阻碍。之所以女性对花样跳绳运动感兴趣,原因在于花样跳绳比较考验运动者的柔韧性,而且能够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根据调查反馈上来的数据可知,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花样跳绳的兴趣程度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原因在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花样跳绳这项运动建立起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而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则大都是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运动项目。具体信息如下表1:

涉及到对于花样跳绳了解程度的调查之中,有大概53.00%的同学都表示自己非常了解花样跳绳,只有0.8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这项运动。由此可以推断出,虽说在校大学生对于花样跳绳的兴趣程度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性别和专业差异,但其实在校大学生都对于花样跳绳表现出了非常浓厚兴趣。这为花样跳绳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及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数据如下表2:

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在校大学生对于花样跳绳教学的兴趣情况和接受程度,进而为花样跳绳教学改革以及学生跳绳表现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2 花样跳绳表现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花样跳绳的表现力指的是大学生的精神气质通过花样跳绳的方式得以显现,这也是其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花样跳绳的规则以及得分标准进行分析,跳绳音乐、完成质量以及动作编排都是影响跳绳花样赛和表演赛的重要因素。很多国外的跳绳团队甚至将花样跳绳与舞蹈、体操、武术等形式相结合。

2.1 完成质量

花样跳绳的完成质量指的是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的标准程度,以力量体操类的跳绳动作为例,这需要大学生自身具备较好的柔韧度和力量感,能够在跳绳的过程中灵活的变换各种动作,这亦是评判大学生表现力的基础条件。

2.2 表情因素

面部表情也是身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良好风貌。比赛过程中,大学生要根据曲目的变化来自由的切换表情,这样才能够增强表演的层次感和感染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2.3 心理素质

赛场不同于以往的训练场,能够对大学生的肢体动作甚至情绪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挥。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在比赛时会出现神情紧张、遗忘动作甚至动作失误的情况,这也从侧面表明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2.4 音乐运用

在花样跳绳中大学生大都会根据音乐来调整肢体动作。音乐节奏强烈、旋律突出的音乐再搭配上配套的跳绳动作,会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5 动作编排

编排是花样跳绳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众不同的动作编排,搭配丰富多彩的动感音乐,便能够较好的展示出大学生的个人特点。

3 花样跳绳表现力的作用和错误认知分析

3.1 作用

首先能够让在校大学生更加靠近花样跳绳的比赛标准。分析花样跳绳比赛的方式可知,跳绳表现力已经成为了衡量花样跳绳水准的重要指标。在追求跳绳表现力这一目标的影响之下,舞蹈、体操、武术、音乐等要素已经在花样跳绳运动之中实现了完美融合,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观众对于花样跳绳的体验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花样跳绳运动逐渐成为了一项新的表演性项目,并且给观众以及大学生都创造出了极大的满足感。表现力是花样跳绳表演或是教学都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为花样跳绳这项运动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其次順应了在校大学生对于心理环境的需求。所以说在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其实他们的心理水平仍旧处在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时,进而让他们出现了内心敏感、个性倾向不稳定的心理特质。从宏观角度分析,其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特质拥有明显的两极性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既想要表达自己的个性,但又害怕被身边人关注。鉴于上述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尝试由培养花样跳绳的表现力切入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干预。在花样跳绳之中,表现力所传递的是一种积极而且稳定的情绪。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花样跳绳中之后,他们会感受到来自于这项运动的力量感,有助于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并且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2 错误认知

首先是表现力天生论。分析日常体育教学经验可知,还有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始终认为花样跳绳的表现力是天生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气质以及性格是影响其在参与花样跳绳时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力的主要因素。在上述观念的影响之下,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花样跳绳表现力的重要性,因此大都只是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花样跳绳的技巧讲解,所以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限。

其次是表现力技巧论。具体来说,持有该观点的教师认为想要培养学生的花样跳绳表现力必须要先让其掌握相应的跳绳技巧,等到将动作练熟之后表现力便会很自然的呈现出来。虽说该观点有可取之处,但其中也存在脱离实际教学情况的问题。具体来说,即便技巧的熟练程度能够影响到表现力,但这却并不是表现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对此体育教师需要摆正认识并且由此着手把控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4 花样跳绳大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

4.1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日常训练过程中大学生除了要力求动作规范,还要注重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方向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动作漂亮、自然流畅。花样跳绳以下肢训练为主,需要连续的弹跳,所以加强下肢训练是尤为关键的。教练员可以通过负重提踵、弓箭步交叉跳、左右移动等方式来增强大学生踝关节、小腿肌肉等下肢部位的力量,减少运动损伤。

4.2 注重面部表情训练

跳绳动作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肢体动作,而面部表情则能够配合肢体动作,传递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为其个人表现增添光彩。日常训练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利用休息的间隙进行表情训练,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来训练表情,以养成肌肉记忆,训练出最具感染力的表情动作。

4.3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学校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大学生们适应比赛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学生的畏难心理。此外,还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小组对抗等方式,让大学生进行上台展示,其余大学生则扮演好评委的角色,对其进行打分点评。通过类似的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紧张情绪,适应比赛节奏,进而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4.4 加强动作编排

教练员在进行动作编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动作是否符合大学生的个人风格和实际能力,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难度动作,否则极容易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埋下风险隐患。在编排时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舞蹈动作应与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相符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特色动作,以增强动作的艺术美感和创意性。

4.5 增强乐感

乐感是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每个人的乐感也都是不同的。因此,除了常规训练外,大学生在业余生活中也要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强化乐感,确保动作展示和音乐的完美衔接,根据音樂的变化来变换肢体动作,增强表演的观赏性。

5 总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重视大学生的花样跳绳表现力培养工作,之后才能够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这项运动背后的价值内涵并且通过全方位的参与体验来感受这项运动的乐趣。前文中笔者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并且针对如何做好花样跳绳表现力的培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

猜你喜欢
花样表现力跳绳
跳绳的起源
花样人生
NO.10 跳绳
纤变墨画
花样美式
花样折纸
花样雕塑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