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威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展了空手道运动课程,希望可以通过空手道运动的开展来充实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高校空手道课程容易让学生们在高节奏的训练下出现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运动损伤,所以本文就空手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以及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学生在空手道课程中因运动不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同时为空手道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1 空手道运动的概述
1.1 空手道运动的特点
1.1.1 正戈之道、止戈之道
空手道运动重视德艺双休,始终坚持运动者双方的礼仪当先,每一位空手道运动者都必须做到对自己对手极大的尊重,恪守运动的行为规范。无论是在正式比赛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课程学习、训练生活中,空手道运动者必须要讲究对教练、同门以及对手之间的礼仪。空手道运动旨在通过运动的形式培养人们谦虚、友爱、尊重他人的品格。同时,对礼仪的推崇体现了空手道运动的内涵,即它是一项集聚精神内涵,追求自我突破的运动形式。
1.1.2 强调“一击必杀”的威力与“寸止精神”的统一
空手道运动是一对一的近身搏击运动,具有很强的实战技术操作性,该项运动强调对对手的一击命中,追求一击必杀的爆发力,在正式的比赛中,是否完成一击必杀是裁判判定选手是否在技术上得分的关键点。在追求一击必杀的威力的同时,空手道运动还强调点到为止的寸止精神,这就要求空手道运动者在追求命中的同时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避免造成事故的发生。
1.1.3 发声杨威,内外求整
空手道运动非常重视运动者在训练过程中对呼吸的运用,在空手道运动练习中,运动者需要使气息和身体的律动和精神层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空手道运动训练中的关键发力环节和选手的攻击过程中时常会发出强烈的发声,选手们通过发声来催生自身的力气,增大攻击的力量,从而产生增强气势、震慑对手的效果。
1.2 空手道运动的损伤
1.2.1 空手道运动常见的损伤部位
空手道道课程运动训练者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损伤的部位主要包括:膝关节、脚踝和肩关节。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导致膝关节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空手道这种运动来说,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往往成为运动者受伤的主要部位。在空手道训练中,选手时常会出现韧带拉伤,膝关节劳损等损伤。尤其是空手道运作要求选手控制自己的发力,那么空手道运动者就会存在大腿急停的动作,日积月累,在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下,会加深对膝关节的损伤。
脚踝损伤:空手道运动要求选手必须在空旷的场地上进行强度极高的快速移动攻击和躲避防守等动作,这些动作都要求运动者通过脚踝发力来支撑和控制自己,在反复的训练和比赛后,会不断加重运动者脚踝的负荷,进而会产生踝关节的损伤。
肩关节损伤:在空手道比赛中,拳头的使用率以及得分率都是最高的,所以这就要求运动者们不得不加强对拳的训练,故此在不断的重复训练中,也会对人们的肩关节造成一定的伤害。
1.2.2 空手道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
空手道道课程运动训练者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损伤类型主要包括:脱位、擦伤、拉伤。
脱位损伤:脱位损伤主要指的是肩关节的脱位,肩关节损伤大多出现在空手道课程运动训练中,大多是由于运动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导致的意外损伤。空手道对抗运动的得分点就在于谁能够快读的击点得分,谁就能取得胜利,比如前手全的技術动领,要求拳头带动手臂进而带动身体,追求快速,所以在运动员出拳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身体跟不上拳头的情况,导致在剧烈的撕扯下肩关节脱位。
擦伤:擦伤损害是目前空手道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皮肤损伤,主要擦伤损害部位之一就是运动员的脚底板,因为在日常训练和竞技场上,空手道体育运动员都是赤脚接受训练,所以其脚底皮肤直接暴露在外面,与道垫表面相互摩擦。尤其是在对步伐的训练中,在快速的推移、侧滑和缓慢的后退多种方式和步法下,很容易导致脚底板磨损与损伤。
拉伤:拉伤主要指的是大腿和小腿的拉伤,空手道运动训练不仅包括出拳的训练,同时还包括了腿和摔的技术动作,比如在后扑的训练中,需要运动人员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发力,迅速蹬腿,这就会导致腿部的急剧拉长造成腿部肌肉拉伤。
2 高校空手道课程运动训练损伤的原因分析
2.1 运动场地建设不足
空手道运动场地对于空手道运动来说有非常重要,在空手道运动训练前期,教练需要对训练场地进行详细充分的检查,需要观察场地道垫是否有破损、是否防滑、是否有弹性,教练员是高校空手道课程运动训练的关键人物,需要全程监督并指导学生的训练活动,如果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行为不规范、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等情况,教练员需要及时制止并予以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为学生健康运动提供有效的保障。
2.2 教练员专业性不足
空手道运动被认为是一项迅速、紧张的具有对抗力量的近身搏击运动项目,即便是作为专业空手道运动员在日常的培训和竞技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所以对于一个空手道的运动员来说,只有通过多年的体育锻炼和训练,才能够达到空手道体育运动需要的身体素质标准以及熟练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因此,对于高校的空手道课程来说,教练员专业性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空手道运动的安全和训练结果。然而现在高校当中的很多教练员通常都是从武术、跆拳道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开始转行到了空手道运动这个体育运动项目上,所以对于空手道运动的了解可能不够专业和丰富,对于其训练的流程掌握的不够精准和全面,导致空手道运动者在运动中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导致出现一系列的运动损伤。在不够精确和专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下,学生们都非常容易损伤到大腿、肩关节、踝关节等部位。
2.3 对损伤的重视程度不够
空手道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在受伤后并没有及时救助,则会导致损伤进一步严重。对于高校教练员来说,如果教练员对于学生运动的训练的关注重点只放在技术的运用上,而缺乏对于安全和防范意识的重视,那么也会给学员造成一种对于运动损伤的忽视,在训练中很难有意识进行正确的自我防范,采用合理的防范动作,这都会造成运动损伤。同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因为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可能无法准确的区分运动损伤和运动疲劳的区别,二者的混淆会进一步耽误病情的治疗,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4 运动心理素质不佳
每个人大概有四种气质类型,分别是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运动员的气质类型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如,胆汁质的运动员往往性格开朗,为人热情,且有较强的精力和战斗力;黏液质的运动员性格内向,为人老实,训练刻苦;多血质的运动员较为热情,有着较强的反应能力;而抑郁质的运动员较为内向,运动反应能力较弱。
由于每个运动员气质类型不同,导致他们性格上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高校教练在日常的空手道教学训练中,重点关注抑郁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高校教练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血质来推算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在运动中更加容易出现情绪消极的状况,更容易训练中受伤,所以教练员要重点关注这类学生的训练情况。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运动损伤。
2.5 营养摄入不足
运动员营养摄入匮乏会导致肌肉纤维中糖原的水平不稳定,进而导致运动在训练时发生运动损伤。由于空手道运动非常消耗运动员的体力,所以学生们在训练中需要及时进行营养的补给,一旦能量供给不足,学生就会体力不支的情况,容易产生运动疲劳。在空手道训练结束后,学生要及时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等,充足合理的能量摄入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能。
3 空手道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
3.1 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为了防止运动员在空手道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高校教导员在空手道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运动技术方面的训练,监督学生在训练中使用规范的运动技术。同时,在空手道课程开始之前,要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視程度。并且在结束训练之后,还要督促学生们进行放松活动。
3.2 开设空手道运动损伤预防课程
高校应该积极开设空手道运动员损伤预防课程,加强学生们对空手道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视程度。在空手道损伤预防课程中向同学们讲解空手道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预防空手道运动损伤的方法,以及空手道运动的注意事项。同时,高校还需要为同学们提供营养充分的饮食,保证运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及时进行能量补给。通过空手道运动损伤预防课程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训练氛围。
3.3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教练员需要在日常的空手道训练中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运动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的伤害,在训练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高校教练员除了要帮助学生们实现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的同步提升之外,还需要鼓励学生们多去了解一些空手道运动损伤相关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空手道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
4 结论
空手道运动是一个适合于所有年龄段人群学习的运动,因此在高校开展空手道运动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无论是何种运动形式,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都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来说,做好学生的运动防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了高校空手道运动中运动者常出现的损伤类型以及造成运动损伤常见的原因,以上分析有助于高校更加合理地设计空手道课程的教学环节,同时对于高校空手道课程运动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规范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