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的一腔孤勇:把故宫亭“搬”回家

2021-12-14 11:04张德强
分忧 2021年12期
关键词:榫卯亭子木头

张德强

前段时间,一则视频火了,点击量达到300万!一个姑娘独自刨木头,刨刀、锯子、锤子在她手里得心应手。原来,这活儿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榫卯。

28岁,不工作不结婚,这个姑娘离开城市,跑进山里,因独自徒手建造“故宫亭”爆红!《人民日报》都来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网友称她为“建筑系的李子柒”。

一个“隐居”山野的姑娘

苏清吾是浙江省温州人,受妈妈影响,她从小喜欢手作。上学时就学会了剪纸,还喜欢给玩具娃娃做衣服。

苏清吾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后,从事房地产文案工作。有半年时间,她每天做着重复的事,丝毫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生活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2016年,她索性辞职回老家,做了一名摄影师,接一些广告拍摄之类的活,挣的钱从两三千到七八千不等。

苏清吾搬到老家的山里,独自居住,希望有更多自由时间,做喜欢的事。她不断探索自己热爱的传统文化,触及每一个领域。比如,她学会了用“金缮”的工艺修补残缺器物,感受器物的不完美之美,用水彩仿画“岩彩画”,她还会烧制陶瓷,为白瓷添上釉彩。

苏清吾过着和古人一样的生活,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柴火饭,偶尔会去挖野菜。家门口的小池塘里种着荷花,院子里也种了十几棵葡萄树。

2018年,苏清吾在网上分享手工作品,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传统的东西,觉得它们既代表着文化自信,又传递着一种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美,这也是她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初衷。

女孩的手工制作视频,给网友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最具巧思的,是她对笋衣的一系列处理,用渐变的笋衣、嫩黄的绒毛,做一朵盛开的荷花,还做了一个头戴花帽,身着披风的侠女。视频里的风筝,也是她亲手制作的,裁布、画画、搭骨架,然后鼓捣出喜欢的样子。不少网友感叹:这想象力、上手操作的能力,真是绝了!

把故宫亭“搬”回家

然而,爸妈觉得一个28岁的姑娘,不好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考虑结婚,一个人窝在山里,能学到啥?后来爸妈见女儿是真心喜欢,也就只好随她了。

山里待久了,流言蜚语不少:“读了那么多书,到头来还是跑山里,也不工作”“岁数这么大了,也不考虑嫁人生子”。

顶着压力,苏清吾坚持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一次,她在网上无意间翻到故宫的亭子,觉得配色非常好看,构造也不算太复杂,突发奇想:为何不自己建造一个?

2020年5月,苏清吾决定在自家后院里,模仿打造一座精美的“故宫亭”。她一边大量阅读书籍,查资料,了解相关建筑知识,观看相关视频,一边积极地寻找建筑原材料。

苏清吾虽然一直喜欢捣鼓手工艺,但她没学过一天木工,真正动手之后,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活计的繁杂与艰难。起初,她面对的只是一面水泥墙和一堆简单的木材,后来她开始对着木材进行画、锯、凿、挖、磨……

建造这个故宫亭,苏清吾采用的是古老的传统榫卯技艺。在没有钉子的时代,各个零部件就是通过“榫卯”来“连接”的,这种组合有效地减少了木头之间的扭动,是铁钉无法做到的。再加上连接方式上属于半连接,所以有着优秀的抗震性,即使在地震时,震动也不会让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因为榫头与卯口之间会有一个复位的循环,这不就是大自然赐予的“抗震阻止器”?“榫卯”是一种文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需要精密计算的榫卯技术,让苏清吾这个文科生特别头大,密密麻麻的数字,怎么算也算不明白:“一旦计算错了,榫卯不密实,就得推翻重做。”

其中波折最多的是搭建亭子顶部的时候。“屋顶四个角要放四根斜着的脊木,它们要连到同一根横梁上,相互间是有交叉点的。对好这边的两个点,放第三根的时候,因为相互作用,那边又对不上了。牵一发动全身,来来回回一直在调这个。”苏清吾总觉得各个部件衔接不起来,为此,她特意去到北京故宫,专门找到仿造亭子的原型,仔仔细细地观察建筑细节,回来重新着手。仅在做屋顶上,就耗时半个多月。

此外,还有制作斗拱、昂,调整柱子颜色等,苏清吾都是边学边试错后才慢慢上手的。

亭子有了“型”之后,苏清吾用桐油、樟丹、猪血、石灰水、瓦灰等原材料进行搅拌,糊在木头上做衬底,保证木材不受白蚁入侵,起到防腐防潮防火的作用。

亭子的彩绘也是苏清吾一个人完成的,她挑了个自己觉得能画出来的纹样,把亭子的外观描摹得更精致,非常惊艳。

这个“故宫亭”用到了太多传统手艺,苏清吾前前后后忙活了五个多月才完成。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没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她用榫卯工艺让木头与木头互相受力、制衡,组成坚固又减震的结构。而且在外观上,这个亭子同故宫亭一样精美,如魔术一般美轮美奂。前来参观的人,无不为之连声惊叹!大家更不敢相信,“故宫亭”的建造者不是老工匠,而是一个90后女孩!

梦想永远在路上

整个亭子做下来,苏清吾受了很多伤。给斗拱凿孔的时候,锤子会敲到手,经常敲出瘀青;用凿子修一修木头的边,修过头了,就会戳到手流血;用鋸子切东西的时候,一不小心也会切到手。 “有一次比较严重,是在盖瓦片的时候。我在桌子上又放了一张凳子,踩在凳子上去盖瓦片,盖完下去时踩空了,摔下来手心被戳破,脚也扭了,好几个星期才恢复。” 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伤好后马上又继续干。

苏清吾的手,完全不像是一个90后女孩应该有的纤纤玉手,非常粗糙,还有血口子,伤痕累累。

苏清吾说,2020年11月“故宫亭”制作完成,特别有成就感,当阳光照射在亭子上的时候,觉得阳光都更好看了。之后,她还用榫卯技术和大漆(一种天然漆,为漆树的一种分泌物)做了一把椅子,又用榫卯、大漆和螺钿(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做装饰)做了一张古香古色的桌子,她还特意在亭子周围种了桃树、海棠、牡丹等观赏性植物。

曾经不理解她的爸妈终于露出了赞叹的神情,家里来客人,苏爸爸总是会特意带着他们去参观苏清吾的这件建筑作品,然后自豪地说,“这是我女儿亲手盖的,只花了万把块钱!”

苏清吾说:“第一次出手,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很多尺寸比例没有掌握精准,不过这次得到了宝贵经验,以后再做就顺手多了,也不会经常受伤了。”

2021年5月,一条《90后女孩家中建了座“故宫亭”》的视频,不仅引来300多万网友围观,还上了B站热搜。画面里,木屑翻飞之间,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孩执笔作画,全程无言,只是埋头苦干。视频中这位全能的“女中豪杰”便是苏清吾,被网友誉为 “建筑系的李子柒”!

“故宫”亭子火了之后,引来网友热议。也有古建筑行业专家,对苏清吾愿意投入如此大的心力做这件事,表示感动,并给予鼓励。

苏清吾把“故宫亭”“搬”回家的视频,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对古建筑、传统文化的讨论,还引来《人民日报》点赞。

让“东方美学”融入生活里,不失为一种继承传统手工艺、诠释传统文化的好方式。谈起今后的打算,苏清吾说,她想要再造一个亭子。“看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我就想做一个唐风的亭子,有点钟鼓楼的感觉,面积大概是故宫亭子的两倍大,斗拱也会更复杂一些。”

苏清吾说,未来,她打算围绕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的大方向,去做更多相关学习和尝试。“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接触到的东西,我都希望自己学得会,再呈现出来,那种所有东西都由自己亲手完成的感觉,很棒!”

责编/江心

猜你喜欢
榫卯亭子木头
榫 卯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超级头脑训练营(1)
蘑菇
课间十分钟
去菜市口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