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是攀枝花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省定贫困村3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82户17330人。截至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2016年和2018年盐边县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县”“先进县”“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来了许多的先进典型,苏跃就是其中一员。
苏跃是从红果彝族乡抽调到盐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名彝族干部,长期从事扶贫工作;妻子王媛媛是城北社区环卫工人;儿子苏弘哲现在县城上初中。
2014-2020年,苏跃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连续7年没有休过周末和法定节假日。这7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5个贫困村和92个插花户村,三分之二的贫困户都认识他。下面是苏跃亲口讲述的自己的扶贫故事,没有惊涛骇浪、战火硝烟,却字字珠玑,情真意切,让我们仿佛再一次接受了脱贫攻坚一线的精神洗礼——
贫寒家境,让我励志于脱贫攻坚
我是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
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因长期在野外开展剿匪工作,身患重疾,退役后几乎没有劳动能力,1997年因病去逝,当时我中专还没有毕业。母亲是精神二级残疾,整天疯疯癫癫的。很小的时候我就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记忆中,我家住着四面漏风、屋顶漏雨的木叉房。小学六年,我辍过两次学,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饭吃。当时我家的家庭情况,其实就是今天贫困户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我对贫困的理解更深,对贫困群众感受也更深。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我就励志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一定贡献,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出一份微薄之力。2015年我任职红果彝族乡党政办副主任,也兼任了红果彝族乡脱贫办主任,成为了乡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参谋和助手。2016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从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一批年轻干部,组建了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以解决脱贫攻坚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的问题。我主动申请,荣幸成为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的一名工作人员。
正因为与贫困的这份“缘份”,我把脱贫攻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把贫困群众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看,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经营。记忆最深刻的是2016年,当时脱贫攻坚专项组刚组建,组里的大多数同志对脱贫攻坚都不是很熟悉,唯一在乡镇全程参与过脱贫攻坚的只有我一个,因此我主动承担起了筹备、谋划、执行、上传、下达这份工作。但乡镇的脱贫攻坚和全县的脱贫攻坚,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站位不同,要重新学习、重新定位。从此我便不分白天黑夜,是否是周末,加班加点地工作。
军旅生涯、党员身份,让我义不容辞
我当过兵。
2013年底,我从部队转业安置到盐边县红果彝族乡。13年的部队经历,历练了我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服从命令、敢打硬仗的军人品质。我们绘制了脱贫攻坚作战图,我把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设为“司令员”,把副组长设为“参谋长”,把领导小组成员设为“参谋员”,把脱贫专项组设为“作战指挥部”,全县分13个“战区”,每完成“一低五有”“一超六有”一项指标,我就会在空格里贴上一面小红旗,证明已经攻克了“战斗目标”。
我是黨员。
22年党龄的我深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名党员的宗旨,我有职责和义务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任务。这几年,我基本上跑遍了全县35个贫困村和93个插花户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鳡鱼彝族乡小石洼村核实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址,中午我们吃了点自带干粮,直到晚上9时才完成核实任务。当晚便在贫困户家借宿。正好当时是收烤烟的季节,我们每两人挤一张床,就住在一间堆满烟叶的小屋里,烟叶味非常重,呛得人呼吸困难,眼睛睁不开。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住了下来,第二天眼圈红红的,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到另外一个村核查。
2018年,我带领县纪委、县电视台,深入远离县城150多公里的共和乡纳底河村开展脱贫攻坚督查暗访。早上还晴空万里,中午1点快到达纳底河村时,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把我们督查组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林中,山上的泥石流不断冲向道路中央,因山林中手机无信号,又无法与共和乡取得联系,只能在车上听天由命。幸好1小时后,雨渐渐变小,我们一边清扫路障,一边前进,顺利到达了纳底河村。因早上忘了带干粮,加上比计划时间晚了3个小时,沿途又无商店,我们忍饥挨饿,踩着稀泥,完成了暗访任务。当暗访完成回到渔门镇时,已是晚上8点,早已筋疲力尽。
2017年,为了拓展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渠道,6月份攀枝花最热的季节,我和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刀国平冒着酷暑,徒步拜访攀枝花市各大超市,目的就是想在大型超市设一个扶贫产品销售点。有一家超市,我们亮明身份后,要求与经理洽谈建立扶贫产品销售点的事,因为天气太热,我俩全身都是汗水,衣服也湿透了,很狼狈。服务员不但不去请经理,反而说我俩是骗子,二话不说就把我俩赶出了超市大门……虽然吃了很多闭门羹,但我们没有放弃,用了近两个星期,访遍了攀枝花市大大小小的超市60余个,终于在2017年8月,与耘华锦公司签订了合同,启动了全市第一个“精准扶贫超市”,专门销售盐边县扶贫产品。
心怀感恩,让我从出发点一直走下去
我很感恩。
2016年至2020年,盐边县累积投入资金12亿多元,实施完成项目一千多个,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贫困户住着墙体开裂、到处漏雨的土墙房,现在家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砖房,家家门口通水泥路,户户自来水哗哗流,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厕所成标配。以前贫困户爬坡上坎,走着泥泞的山路,种土豆、种包谷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白米饭,如今发展特色产业、外出务工,住上彝家新寨,房前屋后种花种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以前失学儿童一抓一大把,现在名牌大学生也多很多。以前老人、残疾人生活很艰难,日子一天一天苦着过,现在政府兜底,发低保、发生活补贴,看病有保障。很多老人脸上放着光笑着说:“共产党比儿女好,我还要多活几十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盐边县二十万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战的结果。我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员,亲身经历了这场声势浩大、可歌可泣的脱贫攻坚战,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变化。感恩共产党,感恩各级政府,感恩社会各界力量,感恩贫困群众自强不息的努力……
我还感恩我的妻子和我的家庭,一切都因他们的支持。
我的妻子是一名环卫工人,患有肢体二级残疾。为清除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在脱贫攻坚一线全心战斗,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忍着伤痛,在完成小区环卫工作的同时,承担了所有琐碎家务。
2018年她在打扫楼道时,不小心摔了下来,造成脚踝骨折,使原来本不便的身体雪上加霜。但她没有给我打电话,一人拖着受伤的脚坚持到医院……她说“丈夫的脱贫攻坚工作是大事,再苦再累都要支持到底”。我们夫妻二人同心同德,主动帮扶了一家凉山自迁贫困户。这家7口人, 两个老人体弱多病,住房不安全,缺资金、缺技术。我跑上跑下,为他们找资金、立项目,比家里的事还上心。妻子对不解的人说:“刚开始我也有怨言,但每次看到那一家人挤在只有两间墙体开裂、上面盖着草的土墙房里,没有家具、没有床的照片时,我就理解了他,忍不住支持他。”
2016年11月,我母亲病重,当时全县脱贫攻坚又处于省级考核的关键时期,我只请了半天假回家探望母亲,便又返回工作岗位。直到2017年1月母亲病逝,我都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作为一名儿子我没尽到孝,特别是长年在部队服役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痛失回报母亲养育之恩;作为一名父亲,我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儿子的吃喝拉撒,特别是他的学习,没有怎么过问过;作为一名丈夫,我没有尽到一家之主的责任,把生活琐碎全部交给自己的妻子。我愧对他们,也只能祈求母亲、儿子、妻子的原谅。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全县能早一日脱贫,我愿始终如一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