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 华
改革创新,不破不立。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迎接挑战的过程。
辽宁能源集团铁法能源公司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由小到达、由弱到强的飞跃。面对新目标、新挑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催生新的动能,实现新的突破。近年来,铁法能源公司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书写了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
铁法能源公司以“做强做优煤炭主业,做精做细非煤产业”为发展战略,构建煤与非煤融合发展新机制,坚持煤炭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非煤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外延扩能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破立并举与能动培育相结合,确保了基础产业在转型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煤炭主业呈现新态势。树立长远思维,科学调整生产布局,扎实推进“一优三减”;狠抓接续管理,不断提升短期接续的精准性、中期接续的合理性、长期接续的科学性。
坚持本埠、域外整体推进,内强系统优化和生产组织,外抓高产高效和产能释放,煤炭主业持续向好发展。大兴矿北一202超长工作面投入生产,小康矿生产布局成功转移,鑫岩煤矿顺利通过生产矿井竣工验收,锡盟二号露天矿复工建设稳步推进,大强公司恢复生产进入倒计时……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不断深入的分析论证,让矿井生产布局不断得到优化。同时,树立“煤质就是效益”意识,加强原煤配采,努力实现不同质量原煤的分运、分提、分洗、分储,采取针对性措施,常态化抓好低质煤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各矿井不断优化采场设计和支护参数,确保各个工作面平稳接续,实现现有煤炭资源精采精收、吃干榨尽,努力提高矿井服务年限,切实夯实煤炭开采主业根基。
非煤产业增添新动能。非煤产业对企业健康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法能源公司坚持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积极寻找突破口,挖掘创效点,以点带面推动非煤单位自我加码,进一步增收创效、减亏增盈。鼓励非煤与主业、本埠与域外、非煤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生产、供应、销售、维护等内部循环体系,避免重复投入,减少资金外流。
铁法能源公司不断优化发展电力、热力、煤层气、建材等产业,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形成体系,产业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非煤单位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效益意识,练内功、闯市场,不断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铁强环保公司转换经营模式,实行目标化管理,新上相变蓄热保温材料和机制砂项目,转型升级步伐愈加稳健;通用重机公司充实研发力量,设计开发新产品20项,填补了大型刮板运输机设计空白;大数据公司自主开发的“计划与工程管理系统”与“煤层气缴费管理系统”两款手机端软件成功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管理成本。
闲置资产绽放新活力。铁法能源公司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闲置资产,打通上下游需求,引入、嫁接、培育新经济,创造新效益。
在运输部蒸汽机车博物馆,陈列着21台退役的蒸汽机车头。这些老古董虽已“退役”,但它们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力却没有随着时间而削减,反而愈发重要。以蒸汽机车为特色看点,铁法能源公司大力开发工业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景区每年会接待大量的中外车迷、影迷和游客。珍贵的资源,还吸引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百团大战》《跨过鸭绿江》等140余部影视剧摄制组来这里取景拍摄。从老旧设备到热门旅游资源的华丽转身,不仅盘活了陈旧资源,更为企业多元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智能化矿山建设已成为各个煤炭企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铁法矿区经过6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有矿井的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要想实现安全、健康、高效发展,必须通过技术转型升级,来破解发展瓶颈。
着力打造“智慧矿山”。铁法能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精神,遵照“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持续加大“四化”基础设施投入。制定“整体规划、重点先行、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以及煤矿“四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决定在灾害严重及具备条件的4个矿井的5个工作面优先布局智能化开采,科学架构智能化矿山相关配套体系,综合提高采掘、运输、提升、通风等系统“四化”协作能力。通过顶层设计,不断积蓄智慧和力量,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扎实推进“四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矿山”新样板。
提高智能化开采水平。智能化开采是煤矿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可以解放大量不可再生煤炭资源,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018年年末,铁法能源公司加大投入,引进以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为主体研发的首套智能化综采设备,并在小青矿北二407综采工作面安装投入使用,自动化率达到了95%以上,采煤设备全部为远程集中控制,实现了地面调度指挥中心“一键启停”的目标,工作面开采变得更加连续、安全和高效。随后,晓南矿北一1406矮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大兴矿北二1205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相继投入运行。东义公司鑫岩煤矿已建成5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并以5G通讯技术为核心,搭建起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通风监测系统等28个子系统为一体的智能集控平台,实现了对矿井生产、调度、监测监控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传输,减少了22个固定岗位。2020年,鑫岩煤矿被列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矿山示范矿井,成为铁法能源公司域外开发的样板单位。大强公司0908工作面,作为辽宁省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已经贯通,设备在地面已完成调试,开始进入井下安装阶段。
以新工艺提升生产力。“110工法”是煤炭行业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综采工作面掘进成本,另一方面无煤柱开采可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铁法能源公司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是有效解决煤矿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突出问题的有力法宝,早在2016年,铁法能源公司就在域外东林公司成功应用了“110工法”。当时的两个综采工作面少掘进巷道2050米,多回收煤柱煤9.25万吨,创造效益2278万元。2019年年底,以晓南矿N1-1502工作面为试点,开始在域内上马该工法,经过公司和矿合力攻关,该工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开始向其他矿井推广。
此外,大兴矿采用千米定向钻机、造穴泄压钻机,进一步提高了瓦斯超前治理能力;小康矿的“流变性软岩加固技术”,有效解决了极软岩矿井生产难题。提升系统电控改造、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架空乘人装置自动化改造、皮带机远程监控等技改项目进一步推广,多个矿井的多个地点实现了自动运行和无人值守。
辽宁能源集团铁法能源公司机关办公大楼
在晓南矿召开“110工法”推广应用现场会
铁法能源公司把人才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人才政策,推动“人力”向“人才”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铁法能源公司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人才管理办法,出台系列文件制度,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严考核”与“硬约束”相统一,健全激励保护机制,下发了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梯级培训、培养、激励机制,在大兴矿、机电运维公司等单位试行了高技能和关键人才协议薪酬制度,进一步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此外,还建立了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学历补贴制度,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推行“走出请进”举措。人才培养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必须不断审视行业发展现状,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和营养。铁法能源公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和激励职工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组织人员到中国矿业大学、山东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河能源集团等院所企业,学习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外出调研中,记忆截割采煤机、一键式集控、多功能通讯、培训移动e课堂等先进技术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和理念中,为公司技术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充分借助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委托校方为公司培训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陆续派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与地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培训师资人员到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系统学习,为矿井技术革命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同时,相继邀请国家知名专家教授到公司授课,为广大技术人员带来了新鲜、实用的知识,为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广阔健康的活动平台,是促进职工成才的根本保障。铁法能源公司完善和升级了安培中心实训基地,为提升全员培训效果提供了完备的软硬件基础。引进的煤矿培训移动云平台学习系统,将安全培训从实体课堂搬到手机上。经过多年打造,已形成品牌的职工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成果评比等,为实现职工技能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同时,为不断提高全员创新能动性,使创新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各单位陆续打造“创新工作室”,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全国煤机大工匠孙杰、全国十大创新工匠李新伟、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海涛、辽宁省钳工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宋喜军等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在铁法矿区脱颖而出。他们致力于解决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江奔流千帆竞,劈波斩浪歌未央。追梦人的脚步,总是铿锵而坚定;攀登者的征程,始终执着而高远。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铁法能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富民强企为目的,不断推进企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前进!
小青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地面操控室
小青矿北二4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