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林海燕,李晓红,张秀娟,张丰焕,管理英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济南250021
健康体检的重要异常结果是体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并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检查结果,需立即复查,进一步检查或转临床专科诊治[1]。2019年4月,《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简称共识)发布,以基本体检项目为基准[2],列举常见重要异常结果的界定范围和判定标准,并根据危急程度和干预策略将重要异常结果分为A类、B类。A类指需立即进行临床干预,否则将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异常结果,如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肌酐(Scr)≥707 μmol/L(首次)等;B类指需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或)需医学治疗的重要异常结果,如疑似活动性肺结核、高度可疑恶性病变、肝囊肿直径≥10 cm等[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4 628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并对重要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山东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一部完成健康体检的≥18岁者。职业构成包括驻济企事业单位职工、省直保健对象、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等,共74 628例。其中,男42 199例、女32 429例,年龄18~95岁。
1.2 体检项目 体检人群以团体为主,根据体检人群的年龄、性别、病史等选择基本套餐+个性化项目。常规项目:血尿便常规、生化全套(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甲功、胸部低剂量CT或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颅脑多普勒超声。男性:男性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TPSA、FPSA、CA724、CYFRA211、NSE中一项或多项)、膀胱前列腺超声。女性:女性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724、CYFRA211、NSE、CA125、CA153中一项或多项)、乳腺超声、子宫附件超声、妇科+TCT(已婚)、HPV检测(已婚)。其他:视体检者实际情况而定,包括脑CT/MR、脑MRA、颈腰椎CT或MR、胃肠镜等。
1.3 重要异常结果范围及判定标准 以“共识”为基准,根据国内检验、影像、超声等检查结果危急值指南和专家“共识”[4-12],征求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权威专家意见,形成科室《重要异常结果管理标准》。除共识呈现的基本项目的重要异常结果外,根据科室实际开展的检查项目增补、修订:①A类:超声检查提示腹、盆腔大量出血,心脏超声提示大量心包积液[5-6];各项检查提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7];颅脑CT/MRI:急性颅脑出血、梗死等[8-9]。②B类:颈部血管彩超、CTA、MRA提示血管重度狭窄、闭塞及动脉瘤[8-10];颅脑CT/MR提示颅脑肿瘤性病变[13];甲状腺、乳腺肿瘤病变等[11-15]。汇总74 628例体检者发现的重要异常结果,并选取A类、B类中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异常结果分布概况 2019—2020年受检者共74 628例健康体检者,共发现重要异常结果的体检者1 283例,总发现率为1.72%,其中男性发现率为1.50%(633/42 199),女性为2.00%(650/32 429),女性高于男性(χ2=27.61,P<0.01)。
1 283例体检者年龄为21~92(55.60±14.90)岁,其中男性年龄为(58.68±14.34)岁,女性年龄为(52.60±14.90)岁,男性年龄高于女性(P<0.01)。同一体检者会出现多项重要异常结果(主检医师根据部位、性质、有无进展为标准综合评估),1 283例发现重要异常结果体检者中共检出重要异常结果1 332项,≥2项者47例(0.063%),男35例(0.083%)、女12例(0.037%),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05)。
按体检人群和重要异常结果体检者年龄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共6组,重要异常结果发现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重要异常结果发现率分别为0.658%(36/5 475)、0.995%(174/17 489)、1.62%(271/16 733),1.66%(290/17 502)、2.65%(258/9 747)、3.31%(254/7 682)。其中,≥40岁各年龄段发现重要异常结果的数量增加(χ2=236.7,P<0.01)。
2.2 男女各年龄段重要异常结果的类型分布 1 332项重要异常结果中,男性661项(1.57%),女性671项(2.07%),女性异常项目发现比高于男性(χ2=26.44,P<0.01)。A类重要异常结果,男性、女性异常项目发现比分别为0.30%(125/42 199)、0.11%(37/32 429),男性高于女性(χ2=28.08,P<0.01);而B类重要异常结果,男性、女性异常项目发现比分别为1.27%(536/42 199)、1.96%(634/32 429),女性高于男性(χ2=55.73,P<0.01)。<60岁年龄段,女性总异常发现比高于男性,与总人群分布特点相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60~69岁、≥70岁年龄段,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类重要异常结果,各年龄段男性发现比均高于女性,但只有30~39岁、40~49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B类,女性各年龄段发现比均高于男性。其中18~29岁、30~39岁、40~49岁、60~69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男女各年龄段重要异常结果的类型分布[项(%)]
2.3 A类、B类重要异常检出项目分布情况 A类重要异常检出项目共162项,占比为12.16%(162/1 332),其中血糖异常男女占比分别为0.20%(85/42 199)、0.09%(29/32 429),颅脑MR-提示急性脑梗死男女占比分别为0.04%(16/42 199)、0.01%(4/42 199),胸部CT提示胸主动脉病变(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男女占比分别为0.04%(16/42 199)、0.01%(4/42 199),A类重要异常检出项目中血糖异常、急性脑梗死、胸主动脉病变男女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类重要异常检出项目共1 170项,占比为1.57%。主要检出手段为实验室检查、超声和影像学检查(胸部CT、颅脑MR)。胸部CT检出重要异常项目共404项,以肺肿瘤性病变(354项)最多。男性肺部肿瘤发现比(211项,0.50%)高于女性(143项,0.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4)。颅脑MR检出异常项目共82项,男性异常发现比(64项,0.15%)高于女性(18项,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P<0.01)。检出颅脑肿瘤23项、脑动脉瘤26项、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19项。其中,男、女颅内动脉瘤发现比分别为0.05%(22/42 199)、0.01%(4/32 429),男、女脑血管病变发现比分别为0.04%(16/42 199)、0.01%(3/32 429),男女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病变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超声检出异常项目共517项,女性超声异常发现比(323项,1.00%)高于男性(194项,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6,P<0.01)。男性超声主要检出异常项目是甲状腺肿瘤(104项,0.25%)、肝脏占位性病变(20项,0.05%)和肾脏占位性病变(13项,0.03%);女性超声主要检出异常是甲状腺肿瘤(131项,0.40%)、乳腺肿瘤(134项,0.41%)和妇科肿瘤(21项,0.06%)。女性甲状腺肿瘤发现比高于男性(χ2=14.49,P<0.01)。男性肝占位、膀胱占位和颈动脉病变(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现比分别为0.05%、0.03%、0.04%,女性分别为0.02%、0.01%、0.01%,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检查异常项目共135项,女性发现比(117项,0.36%)高于男性(18项,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
自2019年“共识”发布后,我院参照“共识”标准,结合工作实践,除“共识”中呈现的基本项目的重要异常结果外,根据科室开展项目情况增补相关重要异常结果,建立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规范开展重要异常结果的管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9—2020年体检重要异常结果发现率为1.72%。
在年龄分布上,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重要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40岁人群检出率明显升高,可能与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过大,慢性病和恶性肿瘤病变发生率增高有关[16-18]。因此≥40岁尤其是40~60岁人群,要高度重视健康体检,体检项目组合尽量完善。
在性别分布方面,女性总异常率高于男性,以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较明显。与男性相比,女性人群平均年龄较低,可能与女性重要异常项目主要是以宫颈病变、乳腺和甲状腺肿瘤较多,这些疾病多发于女性,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有关[19-20]。因此,女性适龄工作人群(18~59岁)不应忽视专科体检的重要性。≥60岁人群中男女总异常检出率相似,考虑与老年人群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易患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退行性疾病有关。
本研究中,体检人群肺肿瘤病变检出较多,可能与大众逐渐重视肺癌筛查有关。本研究中,虽然男性检出数量多于女性,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大众对男性更易发生肺癌的认知不尽相同,考虑可能与胸部低剂量CT(LDCT)的广泛应用、女性被动吸烟、空气环境污染、烹饪油烟过重等因素造成女性肺癌发生率增高,男女差异缩小有关[21]。因此,应同样重视女性肺癌筛查。
女性甲状腺肿瘤检出率高于男性,可能因甲状腺肿瘤女性多发,而且筛查手段首选超声有关,与李贺等[22]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男性检出肝占位、膀胱占位病变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及职业暴露较多有关[18,23]。
项目分布方面,男性胸主动脉瘤或夹层、急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女性,提示危急重症的风险较女性高,可能与这些心脑血管系统急危重症以男性及老年患者多见有关。因我中心开展颈部血管彩超、颅脑CT/MR、颅脑MRA/CTA等血管检查,确定了相应项目的重要异常结果范围和标准。研究发现,男性颈动脉、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群体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24]。提示体检中需重视男性高危人群心脑血管检查项目,尽早发现脑血管病风险并干预相关危险因素。这些重要异常项目虽未体现在专家共识中,但却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主检医师,要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临床综合评估和精准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