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2021-12-14 08:32闫纪红
山西农经 2021年19期
关键词:湖南省供给产品

□李 昊,闫纪红

(1.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5;2.吉首大学 湖南 湘西 416000)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促进文化振兴的同时,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缺少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文化水平的必要前提[1]。

当前,学界对于该问题从宏观设计的研究逐步走向具体指标体系的细化,从关注国家层面供给逐渐关注区域层面供给,但对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2]。本研究对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现状及优化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促进湖南省素质文化产品、娱乐文化产品、文化设施产品、文化服务产品等供给优化,促进湖南省农村文化繁荣,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1 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现状及原因

1.1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村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其需求种类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湖南省部分农村地区已有公共文化产品进行实际考察发现,湖南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较农民实际需求存在总量不足、供给种类单一以及配套文化设施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

首先,当前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不足,导致产品供给不全面。相对城市而言,湖南省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投入资金偏少。当前湖南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和“一事一议”制度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筹集资金[3],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导致资金来源难以保障。

其次,专项财政资金制度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色彩,申请成功的可能性较小;“一事一议”制度目前尚不完善,缺乏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资金数额十分有限。两者都难以对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从而导致一系列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出现。

1.2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对湖南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自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4]。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供给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供需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式化严重,一味重视有形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完成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出发点,忽视了当地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从而导致大量文化产品和配套的文化资源出现闲置。村民真正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例如以本地特色为依托的文艺活动、文艺演出等内容供给较为缺少,供给渠道狭窄,供给内容单一。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湖南省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有很大关系。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决定了政府在整个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主要采用下乡“送”文化的形式为当地村民提供文化服务,如近年来多部门联合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以及建设乡村文化站等,忽视了对当地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文化传承的力度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

1.3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区域失衡

对湖南省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发现,不同乡镇之间文化产品与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新农村试点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较大,资源配置较为全面,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较大,而其他非试点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则相对较弱。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乡村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投入力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生活水平和生产总值高的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力度大,供给效率得到提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和多样,配套设施较为健全。处于贫困且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相对较弱,公共文化设施以及精神产品建设均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之所以出现上述供给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财政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整体投入不足,难以兼顾省内所有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是由于财政分配不合理,未能按照不同地区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1.4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监管缺乏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要想得到持续有效的循环使用,还应重视后期的监督和管理[5]。通过对湖南省农村部分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及配套设施进行现场考察发现,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重视前期公共文化产品建设而忽视后期产品监管和维护的问题。由于后期公共文化产品监管缺失,导致产品设施的循环使用率降低,不利于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以湖南省已建成的农村书屋项目为例,经过深入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书屋建设形式化严重,普遍存在藏书量少、书籍种类单一、书目陈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究其原因,主要是书屋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与维护,导致书屋利用率低,文化资源出现了浪费的情况。若要使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利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聘请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维护,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 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优化对策

2.1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政府为主。在当前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中,可按“谁投资、谁受益”的民事承担责任原则,引导各种非营利组织为湖南省农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首先,应鼓励民营企业设计、制造并经营公共文化产品,进一步引进民办和社会资本,为农村提供各种品类丰富的文化产品及设施。这样一来,不仅可减轻政府财政供给压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次,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适当加大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力度,使其增长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保持步调一致,确保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再次,应尽快完善“一事一议”相关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系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农民成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产业的主导者、受益者、检查者和策划者,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2.2 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调整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

调查表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决策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发展,“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逐渐不适用,导致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供给比例不相称。群众利益表达体系亟待修正,应积极推进形成“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体系。

首先,广大群众对其所在范围内有关自己实际利益的项目实行民主投票,使该区域人民的真实文化需要得以满足、人们的心声得以吐露。其次,各级行政机构及有关领导要更新工作观念,逐步形成服务型政府的办事态度与作风,在思想上真正重视群众需求,根据群众的意愿确定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项目。再次,科研机构应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民间并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基于大数据选定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最后,要针对各地区的现实情况,对不同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的农村在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方面给予区别对待,满足其需求。

2.3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人才建设,组建多元文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富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湖南省乡镇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6]。湖南省文化部门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文艺队伍提供以业务训练为主要形式的讲座与活动,对演出队伍的先进集体与个人提供诸如领导力、组织力等培训,系统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研究所,无法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进行系统研究。建议国家层面考虑组建专门的农村公共文化科研所、调查所等机构,逐渐完善对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培养。

开发校企融合路径,主动与高校开展合作,把方案写入教学大纲及培养计划之中,完善农村文化管理和创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当地培育出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践中逐步打造成一支由“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精英”和“群众文化社团”组成的多元文化人才团队。

2.4 优化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监督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理念更新、管理体系升级。应调动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各级各类公共文化产品更适应群众的需要[7]。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进展方面,应立足于党组织的领导,基于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供需匹配与对接。

应深入到群众之中,听取人民的意见。可以依托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会议,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过程中达成协商,共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全程保证公平与公开。应着手成立专门的文化委员会,基于民意选举的形式,获得群众的公共文化诉求,并向管理层面进行报备,自下而上传递给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最高层,从而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群众需要脱节的现实困境。

3 结束语

解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问题,有效推进基层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湖南省应根据现实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培养乡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产品供给的管理与监督,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目标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湖南省供给产品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