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丽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保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关注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基于此,在当前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参考。
第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模式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只有老人和儿童,而这部分人缺乏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只能依靠传统的经验积累,跟不上现代农业生产的节奏。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不足,不能满足此前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生产模式。另外一方面,城镇化不断发展,使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而且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不愿意回农村。所以,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了大量农田被闲置,而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很难允许其他组织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和资源配置,影响了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体系还有待完善[1]。
第二,我国农业产业缺乏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虽然我国土地面积较大,但真正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地区并不多,阻碍了农业企业规模扩大。而且我国大型农业企业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到农村中,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帮助农村与商业进行有效对接,促进农业发展。
我国部分农业生产者缺少相应的金融知识,对有关农业金融的政策不够了解,很难通过金融手段来发展农业。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虽然在农村地区成立了以农村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农民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这种金融手段,没有充分体现出农村金融的支撑作用。同时,在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有关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更多的还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农业产业与农村的金融体系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2]。
目前,农业经营者缺乏关于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经验,而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使农业的整体利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而且,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缺少对生产业务的规划,不能及时根据市场行情调节和生产农产品[3]。
此外,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只是位于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导致农业生产者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进而使农业企业只能处于比较简单的生产环节,缺少资本积累、扩张的机会。
第一,我国目前在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还不够好,并不能有效满足农业持续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一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入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些基础设备和设施规模不断提高,但是相对我国规模庞大的农业农村还是较少,仍旧缺乏基础设施。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然而目前地方政府并没有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种问题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府本身资金规模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的。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各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4]。
第二,目前我国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创新性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创新,虽然已经逐步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队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和整体规模来看,地方政府有关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也没有相对完善的金融政策提供支持,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规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是农业本身的利润比较低,导致地方政府减少了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第一,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宏观调控下,政府应逐步变革地方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资源自由配置,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也无法承担起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任。因此,地方政府应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宏观调控下,完善地方土地流转制度,争取实现农业土地资源自由配置。同时,应积极完善土地登记工作,健全土地档案制度,加强土地用途控制,切实保证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5-6]。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效益。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地方政府应构建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的平台,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宣传,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增强抵御农业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效益[7]。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者对金融政策不熟悉,无法合理运用金融手段等问题,应健全农业农村金融体系。
第一,应建立农村地区金融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机制,把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政策宣传给农业生产经营者,让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合理科学地利用金融手段来发展和壮大农业企业,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8]。
第二,健全农村农业金融的监管机制。农业农村金融的目的是服务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应健全农业农村金融的监管机制,让农业农村金融充分发挥支持农业发展的作用。
在过去农业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下,农民只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决定种植品类,并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以此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这种种植模式和产生的农业结构并不能有效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因此,应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业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农民提供风险预测和规避风险的帮助,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帮助农民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品种,进而提高农户的生产利润[9]。
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积极主动关注市场需求,布局农业产业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生产利润。
第一,国家和当地政府应不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有利于帮助农民改善和优化农业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和管理,积极推动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标准农田建设,保证农业长期发展[10]。
第二,农民应不断提高使用机械的能力水平。为了有效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应不断学习,提高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能力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完善农机监管和服务的政策,提高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的销售和后期维护能力[11]。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应该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强劲的动力,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