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出海口东侧,面积为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4万,辖30个社区、27个经联社、54个经济社,设理事会、监事会各121个。2019年,虎门镇村、组两级总资产188.7亿元,增长17.4%。虎门镇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重点方面入手,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集体经济“存量高基数、增长高速度、管理高标准”。
(一)设置权责明晰的镇级管理机构。虎门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于2005年、2012年和2014年先后组建了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集体资产交易中心和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简称社资办、交易中心、审计办),分别负责农村财务管理、资产交易、审计监督工作,实现“管审分离”“交审分离”,避免镇农村财务管理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镇社资办、审计办、交易中心分别配备专职工作人员9人、9人和8人,为实施农村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
(二)组建专业稳定的农村财会队伍。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虎门镇于2000年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于2006年推行出纳专职化,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农村财会队伍。2016年,将社区委派会计升格为会计主管,角色定位从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人员经费由社区上调转变为财政供养,进一步加大镇对村、组两级财务的统筹管理力度。镇政府委派的28名社区会计主管中,入编或参照事业单位编制待遇的26人,拥有20年以上农村财务工作经验的15人,中级会计师2名,初级会计师9名,为持续推动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持。
(一)建立“镇、村、组”三级治理机制。虎门镇通过抓好权限划分和绩效评价两个环节规范镇、村、组层级治理。在制度设计上,明确“市定框架、镇定细则、村组定章程”;在责任归属上,明确“市负业务指导责任、镇负属地监督责任、村组负属事主体责任”。一是决策权限制度化。虎门镇每5年修订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细则,明确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会议、理事会的决策权限,明确村、组上报镇审查的重大经济事项标准;经镇审查备案,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组可通过修订章程、召开股东大会授权等方式,提高股东代表会议和理事会的决策权限,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是绩效评价常态化。虎门镇每年制订或修订农村干部薪酬方案,对社区干部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评,经股东代表通过和镇政府审查后发放,将群众表决与上级考核有效结合起来。从2019年开始,通过聘请中介补充审计力量,推行村组“一年一审”全覆盖、“村组全审”,实现从重制度监管审计向兼顾经济效益审计转变。
(二)健全“前中后”全程监管体系。虎门镇结合当地实际,对东莞市多年探索逐步形成的“十管齐下”监管体系(民主理财、会计监管、审计监督、统计监测、审查监控、预算管理、阳光交易、督查考评、薪酬激励、责任追究)进行整合优化和流程再造,以预算管理、会计审核、财务公开为主要抓手,串起“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一是以预算管理为主要抓手做细事前监督。规定村、组必填预算报表17张,涵盖村、组各项收支;预算经初审、复审和股东代表会议通过后方能执行;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必须由股东代表会议重新表决。村民对集体的钱“怎么花、花在哪”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二是以会计审核为主要抓手做实事中监督。规定委派会计主管列席“两委”班子会议,明确其财务监管、经营服务、决策参谋、业务指导四项岗位职责,并规定未经会计主管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入账、未经审核的会计报表不得向外报送,实现对村、组财务运作的实时监控。三是以财务公开为主要抓手做好事后监督。严格按照东莞市农村财务公开“六化”标准(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专栏橱窗化、公布版式标准化、公布内容通俗化、公布程序规范化、热点问题专项化)进行上墙公开,固定公布表式共28个,公布内容包括每笔日常开支明细、每名干部每月的薪酬支取情况、审计报告和经济合同的原件影印本、审计结果和合同摘要等;此外,还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开,通过“东莞村财”APP进行移动公开,村民可通过手机掌握集体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
(一)推动“两个平台合一”。虎门镇是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三资”监管平台(简称“两个平台”)的试点镇,率先推行“两个平台”合一建设,避免信息不对称。一是实现“三资”台账同步更新。虎门镇村、组两级土地资源160多平方千米,厂房、商铺面积830多万平方米,存量合同8400多份,“三资”台账建档和更新的工作量非常大。“两个平台”合一建设后,土地资源、物业资产通过交易平台交易,系统自动生成或更新资产资源台账,并生成合同台账,实现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二是实现会计业务无缝对接。“三资”监管平台的电子分单功能使出纳、会计员不再局限于月底结账。会计由制单角色转变为打单角色,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银行代扣、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使得出纳员在制单的同时完成出纳账的登记,会计员可以随时掌握集体资金进账情况。三是为制度执行提供技术支持。虎门镇集体收入以租金为主,“两个平台”系统通过合同到期提醒、合同违约金自动计提、引用合同收款等技术手段,有力促进承租方按时履约交租,全镇、村、组收款率保持在90%以上,比原来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现场开展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信息化优势,形成了线上、线下全域服务体系。一是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互补。在传统现场交易基础上,率先推动社区集体资产网上交易,打破地域界限和信息壁垒,减少人为因素干预,形成多维互动的良好氛围。由于成效显著,平台交易范围逐步扩大到镇属资产、村民财产、城市更新合作企业和前期服务商招引等,服务对象越来越广。二是移动应用实现贴身服务。借助“东莞村财”App平台,集体资产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办公,村民股民可在线查询本村财务公开数据、参与民主决策,竞投人可在线报名、缴纳保证金和网上竞投,承租人可随时随地掌握合同状态、线上缴纳租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人员无法聚集的情况下,财务公开、民主表决、资产交易等业务正常运转,社区集体经济运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