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财经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3406)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应当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历史任务的支撑,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建设美丽新乡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乡村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撕裂,甚至演变成两个阶层和社会形态,因此必须实施乡村振兴,使乡村与城市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2]。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改革方案逐步落实,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格局。农业经济管理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实施更高水平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农村经济发展涉及内容较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必须要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有效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在维持农业生产秩序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产业链,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通过秩序管理,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保障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发展程度还远远比不上城市,主要原因是早期我国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了城市,在资源和政策方面倾斜于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农村经济本身条件不好,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可能会导致国家基层动荡,因此必须振兴乡村。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效应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为农村经济有效发展提供条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弥补先天发展不足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实现各项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协调生产和调配资源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从而促进农业生产质量提高,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提高农村发展实力。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信息管理模式,既能提升管理效率,又能及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让市场秩序和经济资源内容更加优化,增加农业收入,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
我国现代化农村建设起步较晚,一些地区开展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尤其体现在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滞后上。在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有关政策很好地落实,甚至缺乏对政策的正确认识,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意识低下、难以统筹管理等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管理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发挥出自身价值,使得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4]。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仍然面临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难以很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甚至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首先,小规模种植仍然是我国当下主要的农业种植形式,这种种植形式并不能满足当下的生产需求。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营能力缺失[5]。
其次,在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时,一些部门不能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不重视管理工作,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行为不规范。当下农村生产内容越来越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进一步加剧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无法高效利用等问题,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应切实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案,并有效应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经济落后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严重不足,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不足,使得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引进和应用,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6]。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地区在农业发展中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但在一些领域仍面临着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农业种植中,农户无法及时、充分地掌握市场信息。农业网站信息整合和分析力度不足,使得农户无法很好地获得可信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程度不足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和设备的专业水平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出新技术、新设备的价值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组织建设,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责任,避免出现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为确保农业资金合理使用,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农业资金使用渠道,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自身定位,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肩负起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建设水平。
再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落实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中。
最后,管理者本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为建设美丽新农村注入强劲活力。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方法,落实监督考核工作,定期针对农业项目建设情况、建设质量等内容进行核查,实时公开核查结果,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体系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各项农业工作任务快速开展和有效落实的充分保障。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存在的落后管理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管理机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科学把握发展因素,关注农业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经济资源,通过全面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生产资源科学配置,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合法合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适合本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推动国家有关政策及纲领性文件有效落实,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其次,应将农业生产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及手段整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这些技术应用起到规范化作用。要充分考量当下市场发展情况,科学进行农业生产,避免出现农产品生产过量的问题。在加工管理方面,应通过精细化管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价值。重视资源集约化发展模式,不断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再次,农业企业要及时转变自身发展模式,既要重视农产品的增产和销售途径的拓展创新,也要在产品安全方面下功夫,让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确保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具有完善的农村道路网络、农业输变电配套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发挥出农业技术的优势,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
其次,面对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需进一步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受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效益与劳动力投入不成正比。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型机械已经逐步替代人力耕作,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田多元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对此,政府部门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及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展现区域农业结构和地方特色,形成多元化、多品种及产业链完整的农产品生产链。
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应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
首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系统,收集及整合各项信息数据。在信息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为经济资源科学配置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相关政策有效落实。
再次,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加大农产品推广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范围,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这需要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协同管理。要针对性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引导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帮助农户解决各种技术方面的难题。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从优化福利待遇方面着手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并确保工作人员适应岗位要求。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梳理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及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出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作用,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