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2021-12-14 02:25杨常伟刘娜娜
山西农经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科普农民

□杨常伟,刘娜娜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多个领域。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极大地促进乡村内生动力增长。在新发展形势下,要调动起公众的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而调动公众积极性需要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着手,所以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以此来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让农民拥有高水平的农业知识,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业科普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环节,能够提高公众素质、带动农业科普产业发展、激发农村地区发展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能。

1 农业科普缺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表现

我国农业科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缺席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普和农业知识传播的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或相关农业科普机构开展科普活动时较为零散,没有形成整体的联合机制,无法达成高效联动与统一[1]。而且,在开展科普活动前期缺乏规划,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监测、评估、测评机制,事后缺乏考察机制,没有形成完整的考评链条和高效的反馈机制。另外,现阶段的农业科普还存在科普供给主体单一化的问题,导致科普服务水平低、效率低,具体表现为科普种类和产品不齐全、设施不完善等。现有的农业科普形式大多是依赖植物园开展观植物、识植物等活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内容和流程也大多雷同,缺乏特点,品牌特色不突出[2]。总之,当前并没有真正促使公众近距离了解农业生产、感悟并鉴赏农业知识内涵的科普形式。

农业科普的缺席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农业科普不到位,农民科学素质低的状况就难以改善,从而制约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进而拖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速度。科学理念和要求只有深深印在每个农民心中,才会贯彻在具体的农业实践中,所以要想达到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的目标,就必须先把相关观念科普给农民。只有让农民拥有更先进的理念、了解透彻相关政策,才有可能做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投入品减量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也只有通过科普让农民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加快转变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式,从而更快更好地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农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随着公众对于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些农产品农药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害等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恐慌,甚至会导致成千上万的农户和生产企业血本无归[3]。之所以发生这些状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众对相关农业知识缺乏深入了解,所以加强农业科普工作,传播、普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为公众提供具有公信力和权威的农业相关知识,对于稳定农业生产、维护农民的利益与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应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并进行广而深的科普教育工作。但现在农业科普事业还存在基础薄弱、有效供给不足和各项相关制度未落实、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民的农业科技技能和科学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难以得到改善,也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普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

2 农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优势

首先,农业科普不仅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能更新农民的农业科学发展理念,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行动。要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对农民开展农业素质教育,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文化素质提升之后,有助于在农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使农民能够熟练应用这些技术装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由于农业生产发展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再加上有可能出现由于农民素质偏低造成的种子选育不合理以及客观的市场波动等问题,所以农业生产风险较大,造成损失的概率较高。通过普及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农民可以及时掌握一定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从而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此外,在了解相关农业知识后,农民在种子的选取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对市场变化规律有一定了解后可以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和步伐,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和农民稳定增收。

其次,农业科普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从一些重大的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如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角度看待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从农业产品的质量来说,要利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转化,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从农产品绿色环保方面来说,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从打造农业产品品牌来说,要利用科技促成全新、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总体来看,要打造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以满足农业需求[4]。这就要求在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素质理论与实践科普教育的过程中,重点要围绕农业新科技的知识及其具体应用、农业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等方面开展,打造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面向全社会开展农业科普工作,有利于吸引更多对农业感兴趣、愿意学习农业相关知识以及未来愿意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的有志青年,这些人才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领域,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的贡献率,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再次,通过农业科普,农民可以了解前沿农业科技知识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树立有关农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拥有把握农业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打造出一支具有科学理想和信念、懂得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并且会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人才基础。

最后,在农业科普过程中为农民输送更先进、更科学的农业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让农业科技发展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鼓励农民将农业科学知识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农业实践中,提高其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能力,使其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贡献更大力量[5]。

3 农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途径

农业科普是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围绕农业方面的基本常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种植和养殖标准规范等进行普及、宣传、教育的活动,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普不仅是普及和传播农业方面的科学知识,更要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科学思想与理念。在进行农业科普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升农民农业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具体包括农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使农民能够在农业实践中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农业科普要以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其农业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农村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可以在农村开展一系列关于农业技能培养与等级认定、互联网技能培训与认定、农业科技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以此达到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培训的目的,使农民可以利用专业的农业知识、技能满足农业产业中的质量、绿色、品牌等发展需求[6]。

其次,农业科普要加强农业科普设施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科普化场馆、公共电子科普屏媒、电子科普画廊等,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实现科普资源在农村的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从而提高农业科普资源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合理利用电视栏目、微信、微博、直播等平台,让公众随时随地接受科普教育。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共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强与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农业相关企业的合作,以便获取优质的农业科普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聘请这些单位的相关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在农村开展农业科技讲座,解答农民无法破解的难题。这些科普途径会极大增强农民对于农业科技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再对农业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农业科学素质监测评估进行完善,培育一大批具备专业农业知识的人才,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基础。

再次,要使农业科普得到长足发展,必须打造鲜明的特色品牌,开发出众多主题鲜明、多元化、多维度的科普产品和服务,提高辨识度,为科普对象提供明确的导向。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作为国家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国家级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平台,充分发挥南亚所特色资源,开发土豆科普活动,邀请博士讲解,让大众深入认识马铃薯,了解马铃薯名称由来、历史起源、品种特性、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繁殖方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营养和药用价值等,并且在学科博士的带领下,开展挖马铃薯的亲子科普实践活动[7]。同样,可以利用乡村便利的农业条件展开适当的农业科普活动以及科普基地建设,例如,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来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8],或者可以利用闲置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博物馆和农业科技体验场馆,利用示范性培训基地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最后,农业科普工作应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与大数据,将农业科学知识推送给公众,同时要为公众提供交流平台。要不断拓宽农业科学知识的宣传渠道、加大对农业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宣传力度。在举办农业科技节和科学营等相关农业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围绕农业生态、能源节约、防灾减灾等主题展开,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知识传播的覆盖面,使农业科普内容实现更广泛、更深刻的传播,例如,引导和促进车站、电影院、广场等公共场所强化农业科普服务功能。不论是媒体还是大数据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必须保证农业知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9-10],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农业科普内容、增设农业科普专栏。必须加强技术与理念的融合,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引进农业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等理念,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高新技术结合起来,使农业科普工作更加顺利。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科普农民
耕牛和农民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科普达人养成记
农民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