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设计教学思政课程融入探索与研究

2021-12-14 14:54:40杨中华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育人思政

杨中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课程思政”是由“课程”和“思政”两个词组成。课程即是指以课堂教学为途径,以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知识传递的方式和过程;思政则是“思想政治”的简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即是指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作为通识教育板块中的一门理论课,与专业课分开独立教学,自成教学体系,而专业课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由于当前各高校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始在课程思政框架体系下,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专业课堂及课程内容,发挥专业课程对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紧紧把握社会核心价值导向,准确定位思政育人目标,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价值,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以达到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时代需求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通过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打造学生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探索校内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改革,创新细化思政课程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到公共景观设计课程各个环节中;同时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将红色育人资源整合到专业课程中。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既对当前育人项目、载体、资源进行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在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完整格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铸牢理想信念,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需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广阔的农村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建设缺乏系统性的总体规划,对于生活、生态、生产、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重视,而对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认识不足而相对建设滞后;二是乡村建设模式单一化,如对于农村住房改造,多采用“符号化”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的统一,而忽视了民居的功能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公共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型核心课程,利用城市规划、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交叉的优势,助推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二、公共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及问题

(一)《公共景观设计》课程概况

《公共景观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公共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景观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公共景观的施工与维护管理的基本程序,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塑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的能力与素质。

(二)课程模块与目标

课程教学是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价值塑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设计课程中,在项目实训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目标是熟悉公共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步骤及设计方法与方案图和施工图的表现,掌握公共景观的功能、空间、植物、色彩、照明、设施等相关设计要素;能力目标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备行业产业链相关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

(三)课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公共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实践型、应用型课程,其综合实践性较强,既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原理,也要注重项目实践和应用,即能讲得出设计创意思路和设计分析,从多种初创方案中选出最优、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也能做出设计方案文本和设计施工图,在课程教学中,凸显出以下问题:

1.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学习难度较大

公共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是集工学、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和艺术学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一体的新兴学科,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同学来说,难度加大,学习内容与科目增加,学习时间加长,这些问题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普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难以在短时间解决。

2.实践课程训练虚拟,与行业需求有差距

公共景观设计课程与行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设计能力、表现能力与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学生对于此门课程才刚刚入门,学生网络下载类似的设计模板或设计成果案例模仿和参考,设计作业表现力缺乏,设计创意思路不开阔;另一方面设计作业以专题训练为主,分单元实施,设计的整体、系统性不够,综合作业多为虚拟项目设计,与实际项目设计差距较大。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针对课程中反映出的以上问题,探索如何在公共景观设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为时代背景的教学改革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是当前“三全育人”要求的必然趋势,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资源突破校园限制,向社会和行业发展,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人文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公共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艺术和人文是课程的两条主线,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两大知识板块,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公共景观设计课程中,将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等人文因素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传承发展,结合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课程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我国广大的城乡环境建设中,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又融入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情怀,通过现场实地调研与公共景观设计作业训练,使师生的所见、所闻、所感逐渐升华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家乡的眷恋,进而凝聚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因此本课程能够较为容易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进行课程思政的模块化、体系化地开发与设计。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公共景观设计课程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交叉特点,学习难度较大,花费时间多,仅靠培养方案中的5 周教学时间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一是要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增加课时量,二是安排先行景观基础课程在提前至大二作为铺垫入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公共景观设计知识,培养有志于从事景观设计专业同学的兴趣,也便于学生有充裕课余时间或假期进行自学或参加社会景观手绘或快题培训班,提高学生学习景观的积极性。三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录制课程相关视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线学习,或提供网络课程链接,指导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同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进行训练,巩固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学习的效果。四是聘请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并给他们展示实际项目设计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行业前景、工作岗位需求,拓展专业视野。

(三)建立校内校外思政课程资源模块

为保证思政课程质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开发与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资料资源库成为必要。首先利用校内3D 实验室硬件设备为依托,设置一台存储容量为8T 的专用服务器,将思政课程+专业设计资料存储在硬盘内,在此局域网内连接50 台学生图形工作站,学生可以在课堂随时访问专用服务器,拷贝硬盘内的课程资料用于学习;其次是在校外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寻求校外的实践性课程资源,与行业协会或景观设计公司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基地协议,将一部分实践课程参与到实际项目或景观工程现场,以此形成校内思政课程资源和校外合作基地实训两个教学资源模块。

(四)开发与丰富思政课程资源内容

思政课程内容的嵌入涉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体系中,实现学生价值塑造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目的。思政课程元素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首先理论部分通过PPT 课件在课堂讲授,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古典园林、建筑民居和民风民俗等内容,其中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博物馆等,如重庆的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广场、重庆剑川博物馆等;其次是组织学生前往参观瞻仰学习,开展课程设计实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将学习场所的景观规划设计、植物设计、景观构筑物及小品设计等纳入课程实训作业内容。

(五)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公共景观设计课程嵌入了思政模块后的课程评价与考核机制应该随之相应变化,创新的主要内容第一是确定实现学生价值塑造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爱国主义层面的熏陶,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此项评价为软指标考核,学生全程参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应用型专业特性出发,强调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景观设计实践中,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布置期末作业和平时作业内容与红色主题相关的命题作业,实施评分考核。第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行业市场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在课程考核机制中要笔试考核与参加设计竞赛、实践项目等内容进行考核,也要强调设计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实施软指标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公共景观设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重庆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其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把红色资源的相关元素嵌入到专业课程模块,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思想品德端正、政治觉悟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克服在宣讲式的教育,改变说教、刻板枯燥印象。在教学改革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是必然的趋势,而景观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将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育人思政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