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14 14:54:40白璐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白璐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风景园林课程,也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自身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本理念及美学思想等德育元素,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机制,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一、风景园林课程与思政衔接的角度

首先,风景园林所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复杂,如何将相对复杂的问题以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授课中分享优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生涯和经历,给学生正面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价值引领。其次,如何运用有限的课时,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设计实践,做到有所思有所想,完成较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方案推进的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未来就业的工作状态,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确定未来工作发展方向,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再次,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营造有利于启发学习思考、积极沟通和思维碰撞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为方案设计主题元素等的有效提炼提供帮助,更为后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如何恰当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积极性,使其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未来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二、风景园林课程改思政改革的教学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开放空间)》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小型城市开放空间绿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训练学生的设计调研能力,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分析思维与方法,深入理解开放空间风景园林的任务与目标,把握其基本设计形式、学习运用各园林要素,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城市绿地风景园林的不同表现方式,并逐步掌握和系统应用其中一种基本技能与方法。为此,在这节课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文化涵养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对其培养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 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主要教学目标,强化思想引领为主,将思想政治培养与专业发展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 优秀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思政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突破风景园林技术融合路径

风景园林园林设计的技术内涵,包括微观设计和中宏观规划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改善,通过该课程体系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场地分析、道路设计、休闲区设计为主要的内容抓手,将思政内容贯穿于课程的前期,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科学化的风景园林园林设计。技术内涵的第二项内容是学会教会学生重视场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其技术内涵包括生态敏感性分析,以此分析技术作为功能导向来进行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并减少对场地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因地制宜的采取植被改造和资源保护等相关措施,逐步恢复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此过程中,风景园林园林设计的思政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初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达到教学“三位一体”的实现。通过技术融合,不仅能够落实高效课堂课堂的教学,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风景园林园林设计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需要不同专业结构背景的老师带队,为了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中所存在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师应该在场地的实际调研中推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园林中的珍稀树种资源。教师应该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介绍各种稀珍植物的分类及其属性,其中,具有生态背景的教师应该分析场地的未来发展建设情况,而具有思政思维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追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实事热点,通过发挥不同教师的专业水水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这样才能奠定教学改革的基础。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之间要相互加强交流,发挥各自的专业组长,推动风景园林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在风景园林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思政理念贯穿到整个理论和实践的讲授活动中,形成整个教学的思政新格局。

在每一个风景园林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团队都应该结合思政思维,联系外部企业的带领,深入具体设计项目,展开实地调研与考察,积极指引项目的实践设计。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提高学生探索世界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专业设计实践中都应该提前让学生了解设计主题,通过优秀主题风景园林案例分享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相关方案的设计定位、主题元素和项目背景,并对这些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直观的认识和思考。而形成直观的理解力的前提是能够邀请有经验的专业老师和专家一起进入到课堂,与学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城市游园风景园林》时,项目基地位于郑州市金水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紧邻金水路立交桥。周边主要场地与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紫荆山公园、黄河博物馆、紫荆山百货大楼、金水河带状公园以及周边居民住宅区等。可以通过该案例强调“游园”的本质,同时在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了解周边的建筑历史,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

(三)思政融合的教学难点

想要把思政理念贯彻到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如何有效地落实高效课堂的践行和组织,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生动化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导课堂的能力,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应该不断的开发思想政治理念元素,让这些理念元素能够贯彻到专业学习过程中,第二,如何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设身处地的参与风景园林园林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风景园林的方法和理念,并对工程施工、材料、工艺等方面有着更佳加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实践中应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敬畏精神,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的敬畏,能够在设计实践中感悟到这些元素,提升自我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风景园林园林设计专业的思政改革具体措施主要有两点,第一,定期组织本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课题讨论与分析,让教师能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集思广益,深度挖掘思政课的理念元素,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畅通,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有效。其中,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专业课程中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课题,因为往往这两者的相容度并不是很高,而且学生往往很注重平时学分的获取,而忽略了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贯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就应该高屋建瓴的灌输整个思政理念,要让学生知道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它具有引领学生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整个专业设计实践更有灵魂的作用。思政理念是专业课程学习中首先要具备的第一要素。第二,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在项目设计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参与风景园林园林实际项目落地实施中,从项目调研、项目分析、项目草图规划、主题元素提取等等过程中,全环节参与整个园林设计流程,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的方式和方法,锻炼风景园林的必备能力和必备素质,提升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工作应该突破风景园林技术融合路径,通过技术融合,不仅能够落实高效课堂课堂的教学,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之间要相互加强交流,发挥各自的专业组长,推动风景园林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在风景园林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思政理念贯穿到整个理论和实践的讲授活动中,形成整个教学的思政新格局。风景园林园林设计专业的思政改革具体措施主要有两点,第一,定期组织本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课题讨论与分析,让教师能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集思广益,深度挖掘思政课的理念元素。第二,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风景园林园林实际项目落地实施中。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住区(2022年6期)2022-02-15 08:48:02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7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5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1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1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3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