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尧
(唐山市路南职业技术学校,河北 唐山 063000)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最新信息技术与农业有机结合,转变传统农业产销经营模式中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改变农业经营者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从而实现农业智能化、网络化、精细化生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驱动农民收入增加,还提升农民素质,并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进程。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基于AHP模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顾莉丽运用AHP模型,融合国家粮食主产区区域特征,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改进途径[1]。邵慧燕等利用AHP模型,从3G技术角度对农业信息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张开翔使用AHP模型,综合评价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3]。潘斐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A县农业主导产业进行评价研究[4]。尽管当前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现有研究多以农业信息某个维度或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缺乏将农业信息化发展作为整体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另一方面,以上研究多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研究为主,缺乏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信息化发展是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态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方式。在此背景下,研究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当前学术研究提供重要补充,以期在“互联网+”农业新型经济发展态势下,借助网络技术,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对于国家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通信、流通与消费等层面应用最新信息技术,亦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产物。广义而言,农业信息是指以现代信息方式,在农业生产、消费的环节将农业从事者、管理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有效传递[5]。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信息”概念引入,信息技术已普遍用于农业领域,国家已开始规划并构建农业信息系统。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工程的研究,涵盖“863”计划中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为农业基础数据库创建创造条件。
农业信息化具有高科技投资、相互开放与渗透、规模经营等特征。就高科技投资而言,农业信息化必须依赖于最新高科技、高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投资基数相对庞大。就相互渗透与开放而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第三产业领域的大量渗透,推动农业信息广泛化协作,促使农业愈加开放。就规模经营而言,农业信息化具有规模化经营特征。农业信息化并非热衷于过度扩大农业经营面积,而是借助减少农业投资成本,健全农业综合效益提升方式,促使农业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国家引入竞争机制更具挑战性。例如,农业经营者对农业信息的流通、交换与消费方面相互竞争,并有效利用最新技术,促使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化。
按照研究对象的内涵与特征,再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指数,构建涵盖农业信息化基建、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农业信息化环境的3个一级指标,农业信息化网络水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程度、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信息管理员数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农业经营者信息技术培训次数、政策主导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信息投入资金以及民间农业信息化传播9个二级指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详情见表1。
表1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标准,筛选全国30个省份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对象。测度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地方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大数据》,其余数据源自实情调研以及专家访谈。
AHP(层次分析法)属于系统性、科学性强的数学研究方法,拥有系统化、层次化决策的特征。利用Yaahp软件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相关指标体系进行AHP模型转化,如图1所示。
按照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可知,准则层判断矩阵的CR一致性为0.1936。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水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程度、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信息管理员数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农业经营者信息技术培训次数、政策主导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投入资金和民间农业信息化传播指标权重各自为0.2906、0.2426、0.0706、0.2433、0.1805、0.1900、0.3186、0.2109、0.1516,详情见表2。
表2 农业信息化发展指标权重
同一级别的元素按照1~9等级标度,根据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两两对比。在对n个元素Y1Y2Y3,...Yn成对比较时,Yij代表元素i和j对母元素的重要程度占比。Yij>0,Yij=1/(Yij i,j=1,2,3,...,n)。从表3准则层判断矩阵可知,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农业信息化基建,再次农业信息化环境,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最小。
表3 农业信息化准则层判断矩阵
基于上述模型,计算出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详情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梯度发展特点。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省份为山东省,其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0.925。近年来,山东省加速了农业信息发展步伐,增加新型技术投入,新型农村网络信息业态与商业模式开始大量显现,促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升高。江苏省、辽宁省、湖北省与四川省等的农业信息发展水平分别排在第2位到第6位。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业信息基建建设方面普及率较高,农村居民拥有良好信息素养,农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相对较多。河南省、河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信息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改善趋势,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较大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空间。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农业信息资源投入力度较大,但收益相对较少。整体来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尽管粮食主产区多数为经济欠发达区域,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南北依据自身区域优势重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差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数集中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
表4 粮食主产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表
第一,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作用。政府方面需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平衡城乡公共产品供给,进而完善信息服务机制建设。例如,国家应免除不必要的网络租金,适当提供农业信息化发展启动资金与维护费用,减少农民网络使用成本,从而推动农村互联网用户越来越众多。第二,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农业信息监管机构应积极寻求中央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应有效发挥组织协调效用,不断扩大农业信息化投资渠道。
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村电商项目。例如,政府出资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亭以及村级服务站。同时,政府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达成合作,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构建农村电商服务机制。另一方面,构建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机制。
其一,加快建设农业人才信息队伍。政府机关应积极把握历史机遇,加大农业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农村信息从业者综合素质,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其二,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政府应增加农业信息化相关培训内容,让农业经营者大量学习收集与现代农业相关的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并提升信息工作者业务水平。其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政府要注重农村基建教育与农民技术培训。例如,各级政府应引入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建立专业化的线上线下培训机制,积极培训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