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杜珊珊 童锦发
牙齿先天缺失常见于恒牙列,牙齿缺失导致各种类型的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颜面美观[1]。先天缺牙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由基因调控,但是不同人群存在着种族差异,同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有研究发现牙齿先天缺失与性别有一定关联[2-4]。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在正畸患者中较为多见,常在口腔检查时被发现下颌单颗或多颗恒切牙缺失,但下颌恒切牙缺失的概率及缺牙的位置和数目等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未曾有过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类型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与男、女性别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与性别、遗传、致病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正畸患者1262 例,其中男620例,女642 例。(1)纳入标准:无恒牙拔牙史;全口曲面断层片或CBCT 显示,存在一颗或多颗下切牙或下切牙牙胚缺失。(2)排除标准:有口腔正畸治疗史者;有下颌恒切牙拔牙史者;有下颌前牙区种植、固定桥、活动修复治疗史者。所有患者或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统计每年就诊的正畸患者的男、女例数。(2)下颌恒切牙单颗缺失及多颗缺失统称为下颌恒切牙缺失,统计每年正畸患者中下颌恒切牙缺失的男、女例数。(3)统计每年正畸患者中下颌恒切牙单颗牙缺失的男、女例数。(4)下颌恒切牙缺失多于1 颗统称为下颌恒切牙多颗缺失,统计每年正畸患者中下颌恒切牙多颗牙缺失的男、女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正畸就诊患者的性别差异 2017 年至2020 年,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的正畸就诊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就诊的男、女例数也呈递增趋势。2017 年、2019年和2020 年,女性多于男性;2018 年,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患者中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2017年-2020年口腔科男女正畸患者人数统计和比较
2.2 下颌恒切牙缺失的性别差异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人数统计(n)
2.3 下颌恒切牙单颗牙缺失的性别差异 2017 年至2020 年,男性患者均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下颌恒切牙单颗先天缺失人数统计(n)
2.4 下颌恒切牙多颗牙缺失的性别差异 2017 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018 年和2020 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019 年,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下颌恒切牙多颗牙缺失人数统计(n)
牙齿先天缺失对邻牙的位置、牙弓形态、牙齿排列、颌骨的生长以及错合畸形均可造成影响[5-6],从而导致牙弓内出现散在间隙,牙弓形态不对称以及上下牙弓不协调,甚至影响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及口腔功能和颜面美观[7]。在恒牙列中,除上下第三磨牙外,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最为常见,占所有缺牙患者的38.1%~50.78%,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7-8]。先天缺牙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且存有争议。2001 年,NEWMAN等[9]报道的1000 例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中,约有2%的患者存在下切牙先天缺失。本研究下前牙先天缺失人数占比5.8%,高于之前的研究结果。NEWMAN 等[9]认为,先天缺失牙是在牙齿形成的最初阶段即牙胚形成和增殖阶段受到干扰发生异常,而少形成一个或多个牙齿,多见于恒牙列。先天缺失牙可能由家族性因素引起,是少汗外胚层发育不良、唐氏综合征和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等许多系统发育缺陷病的一个常见表征特点。
本研究的下前牙先天缺失患者,男24 例,女49例,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在进一步的检查询问中发现,男性患者母亲下前牙先天缺失有18 例,占比75%,女性患者母亲下前牙先天缺失有41 例,占比83.7%。近年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先天缺失牙患者的母亲妊娠年龄均较高(28 岁以上),且先天缺牙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现代人生育年龄不断推迟有关[9-10]。另有一部分学者从家谱分析与双生子中研究先天缺牙的遗传因素,认为无牙畸形和少牙畸形的遗传方式为x隐性遗传[10]。除此之外,母亲妊娠早期患风疹、腥红热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或有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服用Thalidomid 类安眠药,均可引起牙齿先天缺失及牙形态异常。先天缺牙时常伴有牙齿大小、形状、发育及萌出异常。总之,先天缺牙的发生可能与遗传、个体发育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临床诊疗不仅需要重点关注青少年下前牙的替换情况,还应该积极关注下前牙先天缺失的已婚患者子女们的牙齿替换,必要时拍摄口腔X 线片并行定期复查,以便于能够尽早发现是否存在下前牙的先天缺失,考虑是否需要早期介入矫正,以保证牙齿正常替换,后期达到正常的咬合及覆合覆盖关系。
龚蕊等[10]研究证明,缺乏转录因子PAX9 的小鼠在牙胚发育至蕾状期时停止,PAX9 剔除的小鼠影响牙胚蕾状期的发育,并认为牙齿先天缺失与多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说明PAX9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10-11]。近来又发现与PAX9 基因同一区上的一个无义基因突变有关。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缺牙的数目、位置等均不同,遗传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临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所以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牙齿先天缺失疾病表型多样性的决定因素。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是由PAX9 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完全外显遗传病,且男性杂合可发病,女性杂合不发病,男女性纯合均发病,其中部分病例符合半显性遗传的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下颌恒切牙缺失与性别密切相关,而且进一步说明单颗或者多颗牙齿缺失在基因层面上与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除此之外,先天缺牙的患者常伴发一系列全身其他疾病,甚至与肿瘤的发生相关。SARKAR等[12]研究表明,先天性颌面部发育不良尤其是牙齿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共享相同的基因调节信号通路。
综上所述,下颌恒切牙缺牙的位置、数目等临床表现与男女性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研究对象单一,受地域差异、人种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需进一步验证,相关发病机制仍需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