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银 赵瑞方 晏新程 舒桂芳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1]。通过组织或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活动,考察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分析实验室间的差异与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解决可能存在问题,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光、汗复合色牢度简称光汗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服用过程中受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汗液中的成分与日光中的能量会对染料发生光还原反应,使染料褪色,严重影响穿着外观。纺织服装因色牢度差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2]。目前,国内实验室测试纺织品光汗色牢度的标准为GB/T 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3]。但是对于同一测试样品,不同的检测人员出具的检测数据却存在差异,测试仪器设备、曝晒时长、试验人员目光、蓝标种类、评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影响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结果评级。本文通过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分析各实验室光、汗复合色牢度评级结果和测试条件,来查找影响织物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结果差异化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改进措施,一定程度降低实验室风险。
此次参加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实验室间比对的实验室有13家,包括四川、江苏、上海、广东等8个省市的各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纤维产品检测院和第三方检测公司。为方便比对及结果分析,从01~13随机给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赋予不同的编号。
比对样品为经过均匀性、稳定性分析的蓝色针织面料,每块试样尺寸为80mm×100mm,样品上均贴有标签,贴标签面为样品测试面。
本次实验室间比对计划要求实验室按照GB/T 14576—200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
本次实验室间比对以实验室结果的众数作为指定值,实验室结果出现众数数量相等时以中位值为指定值。结果评价依据CNAS-TRL-005:2018《轻纺检测领域质量控制方法》[4],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质控限为人工±0.5级,具体如下:
(1)实验室结果与指定值相比较,其差值小于等于±0.5级时,为满意结果;
(2)实验室结果与指定值相比较,其差值大于±0.5级时,为离群值。
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均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试验结果,实验室测试条件及评级结果见表1。
表1 各实验室测试条件及评级结果
由表1知,曝晒终点的确定是决定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最主要的因素。在同一蓝标来源下,曝晒时长为7.5h和12h的评级结果一致,曝晒时长为12.3h和19h的评级结果一致,可推知不同实验室人员在对标准GB/T 14576—2009规定蓝色羊毛标样4的变色达到4~5级时曝晒终点的目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准确确定曝晒终点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对实验室评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各实验室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结果统计
由表2知,比对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酸性汗液结果中5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3~4级,5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3级,3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2~3级,则众数是3级和3~4级,而中位值为3级。其碱性汗液结果中7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3级,2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3~4级,4家实验室评定结果为2~3级,则众数和中位值均为3级。故比对样品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指定值均为3级。
按照CNAS-TRL-005:2018《轻纺检测领域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所有比对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与指定值均在±0.5级偏差内,比对结果均为满意。表明在比对活动中实验室测试值均为有效。
表3 各实验室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结果评价分析
结合各实验室测试条件(表1),发现曝晒时间在6h~11h段,样品光汗色牢度的评级范围在3级和3~4级间,而曝晒时间在11h~19h段,样品光汗色牢度的评级范围在2~3级和3级间,且曝晒时间最短6h和最长19h,样品光汗色牢度的评级相差1级。表明曝晒时间是影响光汗色牢度的最重要因素,曝晒时间越长,样品变色越明显,不同的曝晒时长评级结果有0.5~1.0级的偏差。
本次比对试验中,虽然所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的±0.5级的控制范围,但对于级差为1级的测试结果会随样本数量减少可能变为离散结果,特别是在进行符合判断时,比较容易引起争议和投诉,增加实验室风险。从本次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以看出,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测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曝晒时长,曝晒时间越长,样品变色越明显,不同的曝晒时长评级结果有0.5~1.0级的偏差。同时,实验室人员的目光一致性和曝晒终点的确定,也是本次比对试验中发现能够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因此,实验室应定期对疑难样品组织内外比对试验,识别实验室内外检测结果的差异,同时,实验室应采用质控样品,将仪器和人工评级相结合,降低检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