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茗珠 黄勇 戴晓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如今嘉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之地表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及工厂的扩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废水达标排放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较低,造成了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结合“五水共治”理念就地表水现状问题提几点防治措施。
关键词:嘉善、地表水、现状及问题、治理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有限,所以就显得弥足珍贵,保护水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1]。嘉善县地表水资源丰富,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水环境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嘉善县水环境概况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水系网,属于运河水系、河网平原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县河道总长1693.7km,有大小河道542条,水域面积72.4平方公里,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近年来,由于工厂的扩建及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污水灌溉以及受厂矿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的影响。导致地表水及相关河流、河道的污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嘉善地表水环境主要问题
2.1主要的污染源
2.1.1工业污染
造成我县地表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属工业污染源。近年来各种工厂的大规模扩建以及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不合理等成为水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些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生产排放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仍十分突出[2],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有色金属、化工、塑料、造纸、食品饮料等重污染行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客观上增大了水污染治理达标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2.1.2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包括厨房、沐浴、衣物洗涤和冲洗厕所车辆等排放的污水等。近年来,由于私家车总量不断上升,车辆冲洗水量也随之增长,生活污水水质相对稳定的,但含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较高;生活污水一方面极容易造成各种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合成洗涤剂,特别是农村地区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流、湖库,严重污染地表水环境。
2.1.3农业污染
据相关资料显示,嘉善拥有农林牧渔生产基地69.7万亩,联结农户57.7万户,正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的名特优产品产业带和基地。目前农业的发展呈现区域化规模取代了单一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面积种植,这对于农业来说是一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农业水污染备受政府和百姓的关注。就我县而言,由于施用化肥、农药的量偏大且利用率较低,土壤退化,加之氮磷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城镇化、工业化集中的周边地区,水环境偏差,一些灌溉农田的河道被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迫在眉睫。盲目和过量使用化肥问题、大量农作物秸秆残留在农田造成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3],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中,农药平均只有20%-30%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大气、水体和农产品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其次,由于施肥技术不当,化肥的利用率不高,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还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2.2水资源利用规划不合理
嘉善县城市水源规划不太合理,水资源利用得不到合理的安排,使水的供需、利用、处理没有很好的与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相协调,导致水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城乡水资源供应不平衡,断水现象时常发生。
2.3政策措施不完善
有些部门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及规划的不完整,导致一些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到位,一些措施不能及时实施,使得我县水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3.水环境防治措施
3.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针对我县地表水的污染现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上面提到的工业、生活、农业三大主要污染源,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物特别限值标准,对我县造纸、电镀、医药、重金属等行业实施限期治理、提标改造、加强监督、环保验收,从根本上消除区域高浓度废水环境污染隐患,积极推进造纸、制革、医药等行业有机废水生化处理。在造纸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制定高耗水行业废水排放限额标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利用生物治理技术,设计合理的工业链和合理的工业用水循环等都是有效的生态工程。工业废水要实行清污分流、一水多用、串级使用、闭路循环、污水回用等多种措施,特别是应重点抓好工业用水中的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結合起来。
3.2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业和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计划供水、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枯竭、地下水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3.3完善相关政策方针
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方针“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3]。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严格减排工作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减排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强化各部门责任,坚持把减排指标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
3.4加强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寻找节水新路子。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以农田水利,更应着重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对耗水大户进行节水设施改造,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得到提高。进行多举措节流,积极发展节水产业,探索雨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配置利用。
3.5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水环保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以日常行动来保护环境。
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和完善各级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节水的政策、措施,如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已在居民中广泛使用,但每次热水传出前需要放出冷水量约5L,这些水大多被人们浪费。农业用水要大力推广灌溉新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生活用水提倡使用节水用具,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城市用水要分行业、分系统进行水量平衡,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4]。
4.小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水环境质量一定会焕发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124~128.
[2]王金梅.水污染控制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培桐.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5~106.
[4]张明顺.环境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