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郭东升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骏马路与通达路交叉口东北角,驻马店工人文化宫静静地伫立于此。深蓝色的玻璃幕墙和白色石砖交织,四幢主楼庄严地形成合围之势,两座圆筒角楼分别点缀在夹角处,整体建筑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
2021年3月20日,历时近两年改扩建的驻马店工人文化宫全面对外开放,这座自2010年建成后就被出租大半部分的建筑,第一次心无旁骛地向公众展示着它的全貌。
2018年12月,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的管理意见》,驻马店市总工会将工人文化宫出租的部分场地进行公益回归,并于2019年5月开始了对文化宫的改扩建工程。在职工群众的期盼中,依据“丰富业态、多方合作、把握需求、坚持创新”的思路打造的新文化宫,如今成为全市职工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吸引着数以百计的职工前往。
什么才是真正受职工喜爱的工人文化宫?自从2018年文化宫场地成功收回,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市总工会一班人马的头脑里。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宫回归公益属性,追求的不仅是“量变”,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质变”结果的好与坏,最终的“判卷人”还是广大职工。
2019年1月,驻马店市总工会向全市职工发起了“征集文化宫改扩建金点子”民意调查。为期3天的调查收到了大家热烈反馈。
参考民意调查结果,驻马店市总工会制定推出了“标配+自助+点单,工会为你配齐”的改扩建方案:增建职工剧院,为全市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提供文艺活动场所;扩建职工健身场馆,在原有职工乒乓球馆的基础上,大面积增设其他健身及体育活动场所,篮球场、羽毛球场、射箭馆等一应俱全;新建职工图书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期刊90余种;利用文化宫院内外空闲场地,建设文化广场,为广大职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自发性娱乐活动空间……民意调查投票里排名较高的服务项目,都在文化宫改扩建的过程中一一落地成为现实。
经过改扩建的文化宫,囊括了15个功能场馆,形成了一批以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体育健身、职工培训、法律服务等为内容的职工服务项目,成功将工人文化宫打造为“两阵地二基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阵地、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新时代职工素养教育基地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基地。
“有职工、有文化、有活动、有品牌”,在驻马店工人文化宫大刀阔斧地改扩建之初,时任驻马店市总工会主席张丽彩就对文化宫建设提出了这样的期待。事实上,驻马店工人文化宫此后也沿着这个规划一步步往职工心里走去。
工人文化宫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如何既坚持公益性,满足基层工会和职工的实际需要,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考察和学习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海宁等地工人文化宫的基础上,驻马店工人文化宫确定了“宫宫联合,宫企合作”的新运营模式。
2019年9月,驻马店工人文化宫与浙江海宁工人文化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其办宫理念移植过来。2020年9月,经公开招投标,驻马店工人文化宫又与一家体育文化服务机构签署了《合作运营协议》,约定托管职工大礼堂、职工剧院、众创空间及职工体育运动中心,联合运营职工夜校和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各类培训及活动。
驻马店市总工会与服务机构反复沟通后,在满足“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前提下,允许其市场化运作文化宫部分区域。运营商在对驻马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市场需求大的培训项目,除各类文艺体育培训外,还有公考培训、无人机和机器人培训、家庭教育等项目,同时不断策划推出各类热门活动。
《中国工人》记者注意到,工人文化宫里还有一系列颇具专业性的场馆。
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驻马店市总工会联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文化宫联合打造的心理健康平台。场馆内设置了接待室、心理测验室、个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放松训练室、VR脑波训练室等7个功能室,为有需求的职工提供免費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
“线上我们每天会安排2到5名工作人员值班,负责接听咨询电话。若需要当面咨询心理问题,职工线上预约后,凭借市工会会员卡即可面访。”驻马店工人文化宫主任鲁志青介绍道。
半年前,因为丈夫的意外辞世,李女士的儿子有了抑郁倾向。去医院治疗儿子很抵触,请大夫到家中做心理疏导的费用又让她望而却步,身心憔悴的李女士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公司工会专干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鼓励她到试运行的工人文化宫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当天值班的中级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大庆热情接待了她,在为期3个月的心理疏导中,李女士儿子的心结打开了,生活恢复正常,一家人走出阴霾。
自开始运营以来,这个占地25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共举办讲座、活动76场,为近3500名职工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多方合作的形式,驻马店工人文化宫既丰富了馆区功能,实现了服务社会化,同时扬长避短,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工人文化宫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职工夜校”“美生活·周末公益课”“亲子悦读”“伴你成长”……提起文化宫里的活动,被职工称作“宫主”的鲁志青如数家珍。
作为河南省第七大城市,驻马店市常驻人口达700万。为文化宫筛选活动的时候,鲁志青首先考虑的是要尽可能服务到更多的职工群众。
“金点子”投票中呼声靠前的“职工公益课堂”成为打造文化宫品牌活动的主阵地。其中,“职工夜校”从2021年3月开办至今,陆续开设12门课程,涵盖“音体文”三大类别,国画、书法、朗诵、摄影、太极拳、易筋经、瑜伽、形体、健身操、吉他、萨克斯、葫芦丝……应有尽有。
由市总承担师资、场地、材料等费用的“美生活·周末公益课”则是公益类课堂的另一亮点。职工点开“驻马店工会”微信公众号,便可抢票免费参与。包含了风筝制作、宫灯制作、手工皂制作、植物种植、应急培训等内容,致力于在职工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传递正能量。健康有趣的活动形式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每次活动一推出就被迅速“秒杀”。
除了公益课堂,文化宫还引入文化机构入驻,以求面向更多群体,满足不同职工群众的需求。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各机构有义务利用自身资源承担文化宫部分公益服务项目,同时,要求其培训项目价格低于市场价,达到对职工及职工子女的普惠承诺。
在做好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做亮做优职工特色服务品牌,在将工人文化宫真正打造成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的道路上,驻马店工人文化宫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文化宫开始运营至今,越来越多的职工喜欢上了这里。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职工群众达11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工人文化宫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方向,狠抓落实,在推动市本级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县区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提档升级。”驻马店市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张怀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