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毅 刘艳梅
广州珠江河畔的腾讯广州总部大楼,在高135.5米的空中架起绝佳观景长廊的华邦国际中心,璀璨夺目的广州融创大剧院……在广州,这些地标性建筑,都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中建二局华南公司高级工程师罗资奇。
今年年初,在广州举行的2020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上,罗资奇现场讲述了他从业25年,坚守施工第一线,在南粤沃土攻坚克难、坚守匠心的城市建设故事。
参建36项工程、60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罗资奇用匠心践行工匠精神,用行动印证着一句话:工匠者,乃精雕细琢之人,一颗细腻心,两只勤劳手。
1995年,伴着轰隆隆的绿皮火车声,刚毕业的罗资奇一路南下来到广东,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超大组团住宅,到超大城市综合体,再到超高层建筑,他“建”证了从一纸蓝图到幸福空间的跨越,亲历了从一片荒芜到城市繁华的历程。
2015年,入行20年的罗资奇担任广东清远市清城区万达项目经理,率领一支年轻的团队进军清远市场。初到陌生城市,他主动联系地方、积极对接业主、迅速组织分包,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扎根清远。
施工高峰期间,工地上挤满了人,有时会同时穿插施工分包单位60多家。很快,罗资奇发现了因施工单位过多导致的管线错综复杂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没办法保质保量完成工期目标。
彼时,刚从国外引进不久的BIM技术是解决管线排布问题的绝佳方法,但该技术应用于国内大型公共建筑案例极少。为了快速掌握这项新技术,罗资奇决定成立BIM攻关小组。
就在整个小组对一窍不通的新技术犯愁时,罗资奇以身作则,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当“学徒”。他说:“凡事总有第一次,咱们摸着石头过河!”于是,大家一起并肩作战,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翻书本,遇到不懂的技术就上网查资料,实在弄不明白的,就专门去请教老师。
那段时间,他们经常把浓茶咖啡当水喝,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罗资奇是其中最能坚持的“学徒”,学习进度总是超过其他小组成员,还当起了学习小组里的老师。每天小组集体学习结束后,他还会给没跟上进度的“同学”补课。
“技术创新是不变的趋势,我们要永远保持一个求学之心,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看到小组的学习状态步入佳境,罗资奇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坚信,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从零基础到熟练应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BIM技术在罗资奇眼中不再是可怕的“拦路虎”,而是攀向新高度的“垫脚石”。
罗资奇创新性地采用大数据智慧工地系统,主导全专业设计施工,解决了图纸复核、碰撞分析、管综优化、施工模拟、管线布置等问题,将复杂管线安装精度提升至100%,还实现了提前4个半月开业,创造了清远建筑历史上的“业界奇迹”。
罗资奇担任过十年项目总工程师,多年来不断挑战技术领域无限空间的他,深知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用创新科技实现引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罗资奇创新工作室就这样应运而生。
作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罗资奇继续成为带领团队技术攻关的“拓荒牛”,也是给予团队精神力量的“领头雁”。
在即将建成世界一流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广州海珠区琶洲,正在拔地而起的腾讯广州总部大楼便是罗资奇带领团队建设的项目。这座大楼设计了4道最大高度达200米的单边超大直挑结构,如同在高空中搭建起一座“空中飞桥”。
然而,这个绝佳的视觉设计却给建设者们带来了极高难度的施工挑战。普通住宅的阳台最大跨度是2米,而这座大楼的悬挑平台最大跨度达28米。
“这个情况在国际上极其罕见,在国内也是首例,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我建筑生涯里遇到过的最难工程。”这道难题给罗资奇团队蒙上了一层阴影,难题一天不解决,如期交付的希望就越发渺茫。
设计院推出的方案并没有消除罗资奇团队心头的阴霾。原来,按照方案,“空中飞桥”虽然建在38层,但需要从24层开始,先完成钢结构再浇筑混凝土,这样就会导致需要附着在混凝土上的爬升模板无法继续向上推进,进而将陷入无法施工的死循环。
“这简直就像一盆冰水浇在头上,那时,我们都感觉这个楼盖不上去了。”整个团队逐渐被压力与挫败感压倒,士气明显低落。看到这种情况,罗资奇迅速召集成员,鼓励大家说:“任何技术都不能难倒我们团队。大家要相信自己、相信团队,这道难关,我们绝对能闯过去!”罗资奇身上这股解决难题的韧劲与执著感染了整个团队,给成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困难远比想象的大得多,但方法肯定也比困难多。”罗资奇和他的团队再一次对方案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多次组织工作室召开科技攻关讨论会、项目现场办公会,主动联合设计方、专家,进行直挑设计优化和论证工作。
最终,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案终于出现在罗资奇和他的团队的脑海中。他们决定实施“四两拨千斤”的方案—通过在外墙设置一定预应力的钢筋,巧妙“借力打力”,將楼板结构的重量转移回核心筒,如同“跷跷板”一般,将28米的“空中飞桥”牢牢固定在200米的高空。
站在技术创新的时代浪潮上,罗资奇带领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被称作“三超铁军团队”。他们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用汗水和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功立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将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干。”25年如一日,不管在什么岗位,罗资奇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深入施工一线,保安全、抓节点、促履约,他忙碌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工程建设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每当混凝土浇筑前,他都要到施工现场检查架体是否按施工方案搭设;在模板拆除后,他都要检查混凝土成型质量是不是过关,持续关注强度是不是达标。
罗资奇主持建设的3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均获国家级工程奖项,他本人也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精益求精的他从不放松对施工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临近珠江的广州华邦国际中心项目初期进场时,面临着原桩基单位施工的连续墙质量较差、存在严重渗漏风险的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连续墙进行注浆封堵渗漏点,再增加一道内防水就可以把水挡在外面。”团队成员开始提出解决方法,但简单封堵的方法并没有得到罗资奇的采纳。
“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罗资奇带领团队查阅以往工程案例,最终选择了“连续墙+内衬砼墙+疏水板+砖墙保护的疏水空腔”的设计方案,实现防排并举的同时保证结构经久耐用,所有问题最终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罗资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2020年2月10日,华邦国际中心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广州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示范工地”,成为2019年度广州市仅有的14个示范工地之一。
怀揣一颗工匠之心,罗资奇不断奔走在工程建设一线,一个项目刚干完他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另一个新项目。“作为一个建筑人,多少有点苦、有点累,但越是这样、越要攻坚克难,我们要对每一个工程负责。”罗资奇从不把平时的苦和累挂在嘴上,他只会专注执著于解決施工难题。
“每个项目交付的时候,我都会站在不远处看着,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了一样。”每完成一个项目,罗资奇都会默默回想一路走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再带上这份坚韧与热爱,奔赴下一轮的“闯关行动”。
今年,获评2020年度“南粤工匠”,那天站在发布仪式的舞台上,罗资奇手捧着鲜花与奖牌,目光坚定而明亮。“多年来的成果,是我和同事们共同的心血。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施展的舞台。未来5年,我还要再拿一个鲁班奖!”他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