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
表达情感,不只有微笑,还有眼泪。在那些泪水中,有满满的感动,有悠悠的哀伤,更有刹那间的疼痛。眼泪,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那是不加掩饰的情感流露。课文中,楚楚动人的眼泪的影子,它们或安静或激烈,晶莹在字里行间,让那些文字蓄满了更多的色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
声临其境:
这是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一处背影的描写。画面感很强,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日渐苍老的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我”因为感动于父爱而流泪,更因为刹那间“我”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而流泪。当时的父亲,人到中年,家道中落,失业、经济拮据、丧母,连续的打击让父亲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坚持送“我”北上求学,并给我置办了考究的紫毛大衣,自己却穿着寒酸的布棉袍,还给“我”买橘子。父爱深深却无言,令“我”热泪盈眶。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节选自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
声临其境:
此段文字,是“我”不愿上学而被爸爸责打的镜头。一边是暴怒的爸爸,一边是挨打的少年。“我”因为被责打而流泪。那一瞬间的“我”,对爸爸只有害怕、怨恨。被打的疼痛,让“我”只能用眼泪来表达。现在想来,当时的爸爸,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管束“我”,培养“我”。眼泪过后,“我”才知爸爸之良苦用心!而现在,爸爸已不在了,那次被责打的经历,也成了“我”温暖的记忆。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节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胡适描写了自己特别能隐忍的母亲的形象。当然,母亲也自有她的“生存之道”:当家里积攒的矛盾到了一定程度时,母亲也不会去招惹别人,而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消解家里的纠纷:哭,轻轻地流泪。母亲的这个方式,其实是非常聪明的,既不会招惹别人,也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还能为家庭换来一个时期的安稳。这里的眼泪,应该是母亲无奈的眼泪,更是她充满智慧的眼泪。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节选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声临其境:
这段文字,写了“我”在悬崖上历险的一个镜头。“我”因为极度恐惧、害怕而大哭。尤其是看到爸爸后,“我”的情绪几乎失控,“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三个短句,采用递进式语言,先否定了自己脱险的能力,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最后预测了自己必然的结局,层层递进,恐惧逐步加深!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用眼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眼泪,才有了那次难忘的经历,才有了“我”对于人生道路上所遇苦难的深刻感悟。“我”感谢那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