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晚
薛宝钗在众人眼中无疑算是完美女孩儿,有人做过调查,如果从红楼梦中选最佳妻子,她的得票数最高,林黛玉最低。可见其温柔敦厚、贤惠大方,即使在当代也令人称赞。但我却心疼这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儿,更多的时候,她努力活成了别人眼中应该的样子,很少有做回自己的时刻。
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里的“无情”不是说她冷漠,恰恰说她对人没有亲疏厚薄,她能考虑所有人的感受,做出周到体贴的举动。小说第五回写道: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通过与黛玉对比,突出她的亲和宽厚、圆融通达,连下人都一致叫好。
薛宝钗与人交往,处处以对方为重。对上,她承欢长辈。第二十二回,贾母出钱给她过生日,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过生日,自己才是主角,一般以自己为中心,可宝钗却以贾母喜好为依据,全然没有自己。连宝玉都有些不满。如果说对贾母还有讨好的成分,那对黛玉就不必了。因为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处处以宝钗为假想敌,而宝钗却不断化解。第四十五回,黛玉生病宝钗来看她,要送她燕窝,黛玉大为感动。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这番话信息量丰富。宝钗对人好,引起自己的不适,以为宝钗拉拢人心故意将自己比下去。上次自己行酒令无意中引用读过禁书《牡丹亭》《西厢记》的词句被宝钗发现,但宝钗当时没有声张事后悄悄劝说。湘云当初将自己和宝钗对比,自己还不服气。现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宝钗的大度,主动承认自己的小气,心服口服。真诚地赞美,恳切地自责,由衷地感激。能让心高气傲的黛玉说出这样发自肺腑的话,足见宝钗对人圆融宽厚。
就连贾府不受人待见的赵姨娘都说她好。第六十七回,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一箱礼物给宝钗。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不单诸姊妹,连贾环也送了。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和贾环是大观园里最不受人待见的,连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也怒其不争,恨不得划清界线。宝钗却没有忘记送他们礼物。难怪赵姨娘如此感动,在赞美宝钗的同时不忘对比黛玉。黛玉是由着自己性子做事,宝钗是时刻想着做人。如果说对贾母是讨好,对黛玉是化敌为友,对赵姨娘贾环就没有什么理由了。宝钗将做人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未必有多少直接的功利因素。人品,是三“口”中的人,是多人口中的自己,是由别人来评价定义的。孙隆基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做”一个人与“是”一个人是两个相反的观念。“是”一个人就是去面对自己,亦即是必须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世人面前出现,在世俗关系里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做人”则是为了别人才去“做”一个人为的角色,即使最后是为了自己也必须先为别人。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定义决定的,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宝钗是做到了极致。
蒋勋说,美是回来做自己。那么,宝钗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呢?
韶华休笑本无根
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最能体现她的纯真可爱。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玉色蝴蝶,迎风翩跹,挑逗着宝钗,牵引出宝钗埋藏在心里的童真。没有人的时候,宝钗的世界空明澄澈,忘了做人,做回自己。此前,她是别人眼里的宝丫头宝姐姐贵小姐,端庄贤淑;此时,她才是那个十五六岁少女,天真烂漫。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可以心无旁骛凝视蝴蝶;不必顾忌传统礼仪,可以蹑手蹑脚地扑向蝴蝶。可惜,这样可爱的时刻很短暂。随着滴翠亭红玉和坠儿的谈话,又把宝钗拉回了现实。不小心偷听到了她们的隐私,担心她们发现破坏自己做人的形象,急中生智采用“金蝉脱壳”,假装寻找黛玉将怀疑引向黛玉。宝钗像一株含羞草,一旦触碰到他人,内心便紧闭起来,日常的做人又回到身上。
面对自然,宝钗卸下重负;面对人群,宝钗也有忘情的时候。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宝钗借送药之名看望宝玉。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钗爱著宝玉,鉴于传统礼教从来只藏在心底,不会轻易表露。宝玉挨打,心疼之情不小心泄露,急忙又控制自己。这样的时刻,在宝玉看来,“那一种娇娇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一向持重老成的宝姐姐此时露出小儿女的娇羞,真是动人之极。
谁怜我为黄花瘦
但那样的可爱时刻毕竟太少,因为宝钗要以别人眼中的完美女孩儿标准做自己,极力压抑自己,从身体到情感。她容貌丰美,却不喜装饰。住的蘅芜院的屋子“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连贾母都说太素静。她能诗善词,却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她有管理之才,却“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按照传统社会的女子标准塑造自己。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没有癖好的人便无趣,宝钗可敬却不可爱。
宝钗为何如此心甘情愿?她对黛玉的一番剖白可见心迹。第四十二回: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 “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们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宝钗之初,性本真,随着大人的打骂、管教,顺从了传统价值观。而后,父亲早逝,哥哥不成器,母亲无主见,将一个家族的重担扛在自己肩上,渐渐地将社会的标准当作自觉的追求。不仅要求自己,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劝黛玉、宝玉等。宝钗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肯定,得到了世俗的婚姻,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然。这背后的疼痛缺憾有谁知?
宝丫头的懂事成熟惹人怜,不然曹公为何让她服“冷香丸”呢?那可是自然之精华,百年难得一遇。
悦读心分享:
亲爱的同学,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完美女孩儿”吗?你是怎么看的呢?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