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国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分析

2021-12-13 17:36张燕筱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蝌蚪毛笔国画

张燕筱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艺术”领域开篇的一句话。那么,如何让这颗种子发芽生长呢?丰富多彩的幼儿园艺术活动必不可少。我班将国画作为抓手,依据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遵从《指南》的目标要求,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國画赏析、创作等活动,引导他们感受、发现传统艺术之美。

一、探索材料,完善认知

国画的绘画材料包括毛笔、墨、宣纸、颜料等,每一种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奇陌生的。教师鼓励幼儿探索国画材料的特殊之处,引导他们将毛笔与彩笔、蜡笔、油画棒、勾线笔等进行对比,通过在同一张纸上画线条,感受不同画笔所表现出的粗与细、浓与淡,讨论毛笔画的线条与其他笔所画线条的区别,进而总结毛笔的特点——柔软有弹性,易于吸水,能画粗线条也能画细线条等。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对毛笔等国画材料有了直接且明确的认识。随后,教师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探索国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如,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稍息立正”的游戏,即教师喊口号“稍息”时,幼儿倾斜着拿毛笔,画出粗重的线条,喊“立正”时,幼儿则笔直拿笔,画出细直的线条,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运笔及笔锋变化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探索,认识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材料,对国画充满兴趣。

二、贴近生活,多样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法、儿歌法、观察法、点染法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产生自主创作的动力,为走进国画殿堂,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铺好基石。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齐白石的《虾》时,可预先准备数只河虾养在玻璃缸里,请幼儿仔细观察虾的动态,同时将齐白石老人的国画名作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导幼儿观察大师是如何运笔、如何表现的,感受笔墨浓淡、笔锋粗细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意境之美。教师只有结合幼儿的生活体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真正爱上国画,也才能使幼儿在实践中积淀艺术表现的经验。

三、交流展示,相互学习

国画讲究意境,而想象力则会给幼儿的思维插上翅膀。活动结束后师幼之间平等顺畅地交流国画创作想法、幼幼之间毫无阻碍地沟通各自的作画心得,和谐友好的互动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幼儿的思维壁垒,激发正向思维,使其尽情想象,将国画创作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国画作品在班级、走廊、宣传栏等处进行集中展示,以此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提升幼儿创作的自信,同时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达到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四、正面评价,鼓励创作

积极正面的评价是幼儿参与国画创作的持久动力。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以“小蝌蚪”国画活动为例,教师看到幼儿大胆的创作,鼓励并引导道:“你画的小蝌蚪太生动了!但是它们生活在哪里呢?”幼儿听后在画中增添了水纹、水草等,教师肯定地说:“我仿佛感受到了小蝌蚪在水里自由游动的欢快心情!”教师的话语,不仅对幼儿的作品进行了肯定表扬,还指出了进步的方向,有助于引导幼儿丰富创作思路。

当然,除了教师的正面评价,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使他们不仅成为国画的创作者,还可以成为彼此的“合作者”,在相互促进中产生持续向上的动力。

总之,在大班幼儿国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从国画材料的探索出发,以多样教学、展示分享和正面评价为抓手,将幼儿带入快乐、有趣的国画世界,引领他们领略国画之美,继承民族文化精髓,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增添助力。

猜你喜欢
小蝌蚪毛笔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难忘岁月》(国画)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旧毛笔的妙用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