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玭
建构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项游戏活动。小班初期,我们在建构区为幼儿投放了“纸杯”作为建构活动的主要材料,一方面是出于空间的考虑,纸杯轻便、好整理,不需要占用过大的空间去摆放,另一方面,纸杯是低结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和创作。
教师刚将纸杯投放在建构区,就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每天前往建构区的幼儿络绎不绝。游戏开始,有的幼儿尝试用纸杯垒高,将纸杯大头朝下依次排成一横排,再逐层向上垒高,很快,一个高高的“金字塔”就搭好了。其他幼儿看到后纷纷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相互分享介绍,不断调整创新。于是,各式各样的垒高方式逐渐出现:将纸杯一正一反组合进行垒高,纸杯变成了高高竖起的柱子;将纸杯沿着游戏垫的边缘排开,再往上垒高,便出现了一面又宽又高的围墙……
随着幼儿垒高技能的熟练,他们垒高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纸杯自重较轻,越是垒高,越是底盘不稳,因此在游戏中频频出现倒塌。一开始,幼儿都愿意及时将倒塌的纸杯进行整理,但是由于垒得越高,需要的纸杯就越多,倒塌后需要整理的纸杯量也就越大。所以当游戏中频繁出现需要重新整理的情况时,这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还大大影响了幼儿搭建的专注度和思路。此外,随着幼儿垒高操作逐渐熟练,单一的材料已无法满足他们游戏创新升级的需要,建构区变得“冷清”起来。
辅材一:清水积木
下午桌面游戏时间,幼儿在搭建清水积木,一座高高的城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半圆形的拱门,对称的圆柱体立柱,三角形的尖顶……在幼儿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纸杯虽然是低结构材料,建构时也有一定的变化空间,但毕竟造型比较单一,幼儿能够迁移的经验也不多,肯定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班级的清水积木,型号适中,形状多样,正好弥补了纸杯单一的缺点,并且幼儿已经玩了很久这种清水积木,具备了一些可以迁移的经验。
于是,我在建构区投放了一筐清水积木。有了清水积木的加入,幼儿的建构热情被再次激发。两个纸杯之间加上一个长方形积木,变成了小桥;垒高的纸杯上,放了半圆形和三角形的积木,变成了不同形状的屋顶;高高低低的纸杯,斜放上几条长方形积木,变成了滑梯……
辅材二:“百宝箱”
有了清水积木的建构经验,我和幼儿又一起探讨还可以加入哪些材料。我们在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大家一起收集想要添加的材料,有薯片罐、卷纸筒、小石头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百宝箱里寻找材料进行建构。
幼儿的参与让材料变得更加丰富,而材料的增加又促进了幼儿参与的热情,使建构区又热闹了起来:薯片罐和纸杯组合的城堡,高高低低;卷纸筒变成了柱子,连接在两个纸杯中间;纸杯城堡旁边,是用小石子围成的一个池塘……游戏中,幼儿忙碌着、欢笑着,建构区里充满了幼儿的奇思妙想和快乐笑声。
辅材三:主题材料
这一天,宸宸在游戏垫上开始搭建。他拿出了一个卷纸筒竖立在游戏垫的一侧,又接着放了好几个,每个上面都顶着一个纸杯,还指着对我说:“老师,你看,马路两边有路灯了!”我走近一看,原来游戏垫上印的是城市图案,宸宸这是给道路装路灯呢。这张游戏垫,平时只是铺在地上使用,沒想到垫子上的图案也是一种情境,为幼儿提供了搭建的灵感。我立刻想到,可以围绕现在的主题活动,在建构区为幼儿投放一些与活动情节相关的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建构出更有情境的作品。
以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美丽的蝴蝶”为例,我在建构区为幼儿投放了他们自己绘制、拼贴的“蝴蝶”。幼儿看到后兴奋不已,他们用纸杯和积木搭出“隧道”,把“蝴蝶”藏在下面;在搭建的城堡里留出空当,放上一只“蝴蝶”,他们告诉我这是“蝴蝶公主的家”;用雪花片拼出了小花,放在用纸杯垒高围合的“小花园”里,说“欢迎蝴蝶来花园跳舞” 。
低结构材料可塑性强,留给幼儿创意的空间比较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不同的游戏中。在游戏刚开始阶段,单一的材料可能会被幼儿探索出几种不同的搭建方式,但是进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可迁移的经验不多,就会出现游戏瓶颈,游戏的持续性也会受到阻碍。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不断地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需求,适时适量地为他们投放新的材料,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接下来,我们还应该在建构区增加哪些材料呢?其实答案就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
(责任编辑:牛丽真)